【地理位置】

巴中市是四川省下辖地级市,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中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南,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幅员面积为1.23万平方公里。属典型的盆周山区,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气候状况】

2024年,全市年平均气温正常略偏高,总降水量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但时空分布不均,总日照时数正常。暴雨、干旱、高温、连阴雨、强降温等灾害性天气均有发生。全年共出现7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无春旱,有冬干、夏旱和伏旱发生。全市年平均气温17.3~18.1℃,较常年偏高0.5-1.2℃,同常年比较,全市各个季节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均偏高,全市1月、3~5月、8~10月平均气温普遍偏高,尤其是9月气温异常偏高,其余月份气温正常略偏低,极端最高气温38.7~41.8℃。全市年降水量834.8~1163.1mm,较常年偏少2.4%-16.2%,属正常范围,四季及汛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除冬季降水偏多外,其他季节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全市1月、4月、7月、11月降水偏多,全市月降水量最少在2月,最多在7月。全市年日照时数1257.3~1531.8小时,较常年南江偏少2%,其余县区偏多4.5%~11.9%。四季度总体气象条件利大于弊,作物气象产量趋势为增产年景。全市各县区2024年没有出现秋绵雨天气,但有连阴雨时段。


【地质地貌】

巴中属典型的盆周山区,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北部为深切割中山,中切割中山,中部为中切割低山、浅切割低山;南部为丘陵,沿河两岸及台状山顶有平坝。丘陵、平坝面积约为1243平方公里,占辖区面积的10%;山地占90%。最高海拔在北西部的南江县光雾山,为2507.0米;最低海拔在南部的平昌县黄梅溪,为268.3米,高差2238.7米。中北部山地,低、中山界线明显。中切割中山一般700~900米,多窄谷;深切割中山切割高达1200米以上,多峡谷;中切割低山切割一般600米,多“V”形谷、平底谷,称山区平坝。三级阶梯状构造,从北到南逐渐降低。北部深切割中山海拔1500~2000米,中切割中山海拔1300~1500米,中部中切割低山海拔800~1000米。中部低山,大多海拔400~800米;南部丘陵分布在海拔350~600米之间;平坝分布在海拔268.3~400米之间。另外,境内还有流水侵蚀、沉积、扇形地貌和重力堆积、残积地貌及喀斯特地貌。境内地质构造跨及米仓山台穹、大巴山弧形、川北台(坳)陷及川东新华夏四个二级构造单元。构造形迹以褶皱为主,断裂不发育;褶皱曲线呈弧形,岩层倾角变化频繁且有扭曲现象。境内西北为龙门山北东向褶皱带,北部是米仓山东西向褶皱带,东北与大巴山西向褶皱带相连,东南部邻华蓥山北东向褶皱带,南西是川中北西西向褶皱带。由于地处上述结构之中,并受其控制和影响,故越近中心,构造力愈微弱,褶皱呈环状排列,形成莲花状。褶皱由北向南形成30多个向(背)斜褶皱带。


【植被】

森林植被主要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和灌丛林。植物种类繁多,种子植物近3000种,乔灌木有300多种,其中包括一些珍稀树木,如银杏、三尖杉、红豆、巴山松、巴山水青杠。根据植物的生长性能及自然环境,广泛分布在境域各地,乔、灌木林区多分布在北部山地,中部、南部亦零星分布。中药材资源最丰富的是通江、南江两县;牧草资源遍及境域。境域中部和南部,森林层次结构不明显,林下伴生马桑、黄荆、沙棘藤蔓、杜鹃等植物;北部森林成片的较多,但因砍伐过度,曾使森林面积锐减;后经“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现正处于恢复发展阶段。2009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比上一年度提高0.5个百分点。森林面积和活立木积蓄量最多的是南江县。


土壤】

20世纪80年代初期,各县土壤普查中共划分和归并出6个土类、10个亚类、22个土属、61个土种。由于山区成土条体复杂,各县土属、土种不尽一致,其中巴州区分4个土类、7个亚类、8个土属、42个土种、66个变种;通江县划分为6个土类、10个亚类、16个土属、38个土种;南江县划分为6个土类、10个亚类、20个土属、61个土种;平昌县划分为4个土类、7个亚类、22个土属、45个土种、68个变种。6个土类,面积23.403万公顷,其中水稻土面积13.18万公顷,占总耕地56.32%;紫色土78968公顷,占33.74%;黄壤14914公顷,占6.37%;黄棕壤5561公顷,占2.38%;冲积土995公顷,占0.43%;石灰岩土1795公顷,占0.76%。水稻土、紫色土、黄壤、冲积土,各县区均有分布,其中水稻土、紫色土最多的是平昌县,分别为43105公顷、28035公顷,分别占总土壤的18.42%和11.98%;黄壤最多的是南江县,为10920公顷,占总土类的4.67%。黄棕壤最多的是通江县,为5255公顷,占总土类的2.25%;其次是南江;平昌、巴州无黄棕壤。石灰岩土,亦分布在通江、南江两县,面积为1496公顷,占总土类的0.77%。


【山脉】

巴中全境属四川盆地盆周山区,全部山脉来自大巴山西段与米仓山复合部的南麓,沿川、陕省界逶迤南下,直接或辗转从东、东北、北、西、西南延伸入境域,分成百余个走向不一的支脉,绵亘全境,入境主要山脉36支。(1)东面入境山脉:大巴山正干一脉南行万源市,辗转西南入境域东部平昌县。一支从镇龙乡入境,延伸为贾阁山、园顶子、老鹰寨、卧龙寨、烟灯寨、金山子等诸山。一支由三重山入境后分三支:一支经望京乡金龙台至牌乡罐子岭,止于喜神滩;一支入笔山乡的驷马山、砚山、笔山沿西南至泥龙乡马鞍山、金华寨;一支从笔山乡入凤凰乡鹤山、云台乡鹿盘山、板庙乡红云台、长垭乡猫儿寨,止于香炉山。(2)东北面入境山脉:大巴山正干东南行,由镇巴县、万源市次第入境域东北部,脉分四支:北支走宕水、钢溪河之间,中支走钢溪河、沙溪河之间,东南支走沙溪河、长滩河之间,南支走长滩、泥滩之间。(3)北面入境山脉:北面入境的山脉,全系米仓山支脉。米仓山,东北与陕西地域相连,西接旺苍;向东经分水岭入陕西南郑县地,向西经巴峪、西郭寨、四方寨、万字格、大落旗山、小落旗山入旺苍县境。山脉沿川、陕省界,南至南江县玉泉乡分水岭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南行为铁船山,经南江、通江边境再南下入巴中境;西支西行为光雾山,经旺苍、阆中、仪陇等县边境入巴中西南面境域。北面入境山脉有四:一是入通江县境空山乡,二是入通江县境诺水河镇安家河,三是入南江县境关坝乡,四是入南江县境光雾山镇金子山。(4)西面入境山脉:西面入境山脉由米仓山西部南下苍溪、阆中县的山脉迤东分两处伸入巴境。(5)西南面入境山脉:西南面入境山脉有5支:一是云台山,主脉源于仪陇县中寨子,从巴州区下八庙尖山子入境,东北走向,经钱库岭至磨子乡山寨子。由此分支脉一条至印盒山,经双胜乡抵水磨河,其间有5座山,制高点为云台山(745米);再分两支分别抵茶坝河、鳌溪河。二是灵山寨,脉源仪陇县义和寨,从乐丰万寿寺入巴境,东北走向,经邓家扁至观音井乡东北,突起一峰名灵山寨(612米)。再折向东南,至茶坝镇抵茶坝河。三是章怀寺,主脉来自仪陇县福临场,从群乐乡五郎坪入巴境,东北走向,在茶坝、群乐与仪陇境交界处,横亘一山,名章怀寺(686米)。主脉东出巴境至仪陇河心乡,过子游寺,又由舞凤乡入巴境,经落花山至龙背乡大旗山,复出巴境至仪陇县秋树桠。此山在巴境内有6条支脉,名关公寨、落花山、大旗山、鼎山、胜前山、大寨山,绵亘巴境西南 。其中鼎山东分一支,经大锣场至茅寨子(819米)入平昌县青云乡、福申乡。青云乡一支从陈家岩派生两支,一支七孔子、大寨山、烟灯山,止于岳家乡;一支经卧龙寨、大茅坪、尖山坪等9座山,止于白衣镇凤凰山。鼎山北分一支,辗转数山经鸿鹄庙入平昌县兰草渡。胜前山,自鼎山分脉,辗转数山,南走,经独柏场、打牛背,亦入平昌县兰草渡过。四是由仪陇县入平昌县黑水乡,沿鸣高山、浪楼寨、高阳山、杨家山、黄家山、玉皇观,止于草庙子。五是从营山县入平昌境,一支沿金凤山、天马山、玉龙山至土垭乡;另一支沿黑马山、狮子头、大垭口、毡帽山,到佛楼乡的铁顶寨后入渠县。


【植物资源】

据1982~1984年,各县植物资源调查表明,境域植物资源丰富,尤以北部为最。计有乔、灌木308种,草、藤本421种。源于植物的中草药(含家种、野生,根、茎、叶、花、果)1386种,5万立方米。根据植物的生长性能及自然环境,广泛分布在境域各地。乔、灌木林区多分布在北部山地,中部、南部亦零星分布。中药材资源最多的是通江、南江两县;牧草资源遍及境域。境域中部和南部,森林层次结构不明显,林相单纯,林下伴生马桑、黄荆、沙棘藤蔓、杜鹃等植物;北部成片森林较多。


动物资源】

全市家养动物有生猪、黄牛、水牛、火羊、南江黄羊、鸡、鸭、鹅、马、驴、蜂、蚕、犬、猫、兔等。野生动物多分布在森林密布的北部,中、南部较少。经20世纪80年代调查,境内北部共有野生动物670种,其中鱼类4目、11科、44属、47种;两栖类2目、7科、9属、20种;爬行类3目、7科、14属、21种;鸟类16目、41科、120属、176种;兽类7目、21科、52属、67种;昆虫类50科、170种,其他类169种。中南部地区尚存野生动物290余种,其中兽类22种、禽类49种、水族及两栖爬行类43种,昆虫类170余种。


【矿产资源】

经国家、省、地地质部门几次勘探表明,巴中市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其分布趋势是北富南贫,南江县最多,被誉为“地下百宝箱”,通江县次之,巴州区、平昌县有少量发现。已探明的矿藏种类有铁、铝、钒、钛、钴、铜、铅、锌、钼、锡、金、银等金属矿,有煤、石油、天然气、铀等能源矿,有硫、钾长石、滑石、石墨、白云石、石棉、水晶、大理石、石灰石、花岗石、石英等非金属矿。开采具有一定规模的有铁、铝、煤、石墨、钾长石、大理石、石灰石、花岗石等8个矿产。全市有大小产地150余处,其中南江县有价值的矿床12个、矿点21个、矿化点37~47处;通江县有金属矿区(点)22个、能源矿区(点)14个,其他矿区(点)45个。2012年,加大土地矿山动态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查处违法案件237件,挽回经济损失115.98万元。


【水资源】

全市大小河流共有11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河流有巴河、南江河、恩阳河和通江河等7条,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45条,5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38条,河流总长4342千米,河网密度达0.33千米/平方千米。河流均呈南北流向,树枝状分布,水位洪枯变幅大,部分溪河在枯水期有断流的现象。除南江县北部的焦家河属嘉陵江一级支流外,其余均属渠江水系巴河流域。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108.3㎜,平均水资源量66.5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6.59亿立方米,地下水10.66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611立方米。巴河流属大巴山暴雨区,年降水量丰沛。巴河流域属山溪性河流,调蓄能力较小,暴雨洪水特征明显,流程短,汇流快,易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峰高量大,陡涨陡落。


【旅游资源】

巴中旅游资源富集,涵盖了8个主类26个亚类,占幅员面积的14%以上,高出全国12个百分点,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个(光雾山—诺水河)、国家森林公园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17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4个,已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5个、AAA级景区1个、AA级景区3个,在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巴中文化厚重,是巴文化的的发祥地,巴蜀文化的起源地,三千年的米仓古道旷世罕见,盛唐石刻彩雕保存完好,三国文化遗迹犹在,《翻山铰子》等2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中特色古镇星罗棋布,恩阳古镇拥有规模庞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是观摩研究川北独特民居最佳之地,白衣古镇、毛浴古镇等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巴中大地;巴中特产丰富,钟灵毓秀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孕育了全国独有、享誉全球的系列绿色天然、生态环保地方特色产品,被誉为中国南江黄羊之乡、金银花之乡、核桃之乡、富硒茶之乡。近年来,巴中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按照建设国际“山地运动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快速交通网络,已通车高速公路4条、铁路1条,在建和拟建高速公路3条、铁路2条、机场1个。三五年后,巴中将基本形成“米”字型高速公路、“十”字型铁路并有通航机场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巴中将成为南北旅游最佳对接区域。2013年全市接待游客89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2亿元。


【区划人口】

巴中市辖南江、通江、平昌三县,巴州、恩阳两区,巴中、平昌两个省级经开区和一个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幅员面积1.23万平方公里;2024年年末常住人口261.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7.8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8.91%,比上年末提高0.39个百分点。2024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54.30万人。


【经济发展情况】

一、国民经济核算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GDP)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70.5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3.86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174.28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502.37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8%、26.0%和67.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3:20.0:57.7。

二、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8.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9.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6%。

全年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17.1%,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36.7%。

三、民营经济

2024年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530.1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占GDP的比重为60.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22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129.50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212.44亿元,增长8.1%。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5.5:24.4:40.1。

年末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7.62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6.9%。

四、居民收入消费

202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9.30亿元,比上年增长5.8%。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6.70亿元,增长5.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2.60亿元,增长5.3%。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433.96亿元,增长5.7%;餐饮收入75.34亿元,增长6.5%。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

五、对外经济

2024年全年招商引资项目159个,其中国内省外项目113个,省内市外项目46个。计划投资总额840.83亿元,比上年增长8.2%。新注册外资企业5家。

六、财政金融

2024年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税收性收入25.63亿元,增长7.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4.38亿元,增长19.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208.6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833.96亿元,增长10.7%。贷款余额1494.42亿元,增长12.5%。其中,住户贷款余额601.73亿元,增长5.4%。


【政治建设情况】

巴中市人民政府共有工作部门32个、直属事业单位10个。


【文化发展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

2024年年末有公共图书馆6个、图书藏量124.9万册;文化馆(站)191个,书店385个;剧场和影剧院18个,群众文化设施建设面积8.69万平方米。年末有融媒体中心6个,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直播卫星用户26.61万户,直播卫星入户率23.1%;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7.77万户。光纤电视通村率100%。全年出版地方报纸2种,出版量1164万份。

二、文化旅游

2024年年末有博物馆18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6处。2024年年末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1项。拥有国家级旅游景点(区)31个,省级旅游景点(区)53个,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1个。全年接待游客6565.2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7.21亿元。


【社会发展情况】

一、综合情况

根据2024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59万人,人口出生率5.97‰;死亡人口2.18万人,人口死亡率8.2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1.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7.8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8.91%,比上年末提高0.39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54.30万人。

二、就业情况

2024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1861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65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388人。全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01.5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1.83亿元。

三、社会保障

2024年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9.4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6.8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88.9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6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9.84万人。

全年全市纳入城市低保人数2.18万人,农村低保人数29.06万人,城乡特困人员1.27万人。

四、教育事业

2024年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78所,在校学生42.22万人,专任教师3.60万人。

2024年年末有幼儿园286所,在园幼儿6.04万人,专任教师4636人。有普通小学学校180所,全年招生2.59万人,在校生17.51万人,毕业生3.33万人,专任教师14711人。有普通初中学校156所,全年招生3.34万人,在校生9.89万人,毕业生3.34万人,专任教师9483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7%。有普通高中学校41所,全年招生2.23万人,在校生5.85万人,毕业生1.84万人,专任教师5199人。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9.0%。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所,全年招生8162人,在校生2.85万人,毕业生1.06万人,专任教师1791人。有特殊教育学校5所,全年招生129人,在校生776人,毕业生142人,专任教师163人。有高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全年招生3776人(含中职生),在校生12461人,毕业生3714人,专任教师414人。

2024年全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13.59亿元。全年专利授权117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8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45件。年末拥有注册商标21837件,比上年增长19.8%。年末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3户,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62户。年末拥有科技活动机构95个,科技活动人员1696人,R&D人员1446人。

五、卫生健康

2024年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3074个。其中,医院76个、妇幼保健院6个、乡镇卫生院(含分院)14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所(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665个。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3837张,卫生技术人员21800人。其中,执业医师6315人、执业助理医师8749人、注册护士9517人、药师(士)789人、技师(士)1239人。

全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2132.00万人次,其中医院610.9万人次,乡镇卫生院602.3万人次,诊所292.1万人次。住院81.84万人次,出院81.95万人次。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71/10万、2.15‰、3.76‰。


【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24年全年植树造林面积2493公顷,年末实有森林面积77.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3.2%。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7个,保护区面积13.71万公顷。共有森林公园5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个。

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以上353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6.4%。全年降水量1048.3毫米。


【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一、交通

2024年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708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9公里。全年公路货物运输总量4753.1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51.49亿吨公里,增长1.6%;全年客运总量2180.98万人次,增长1.0%;旅客运输周转量11.98亿人公里,下降3.3%。

全年铁路通车里程175公里。铁路旅客运输总量36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7%;旅客运输周转量10.96亿人公里,增长0.1%。

全年民航旅客运输总量50.78万人次,增长14.9%;旅客运输周转量62.10亿人公里,民航货运总量45.28吨,货运周转量2.1万吨公里。

二、邮电

2024年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8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44.66万件,包裹业务2.28万件,快递业务量3935.08万件,快递业务收入3.40亿元。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8.46亿元。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18738个,移动电话用户数307.52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6.0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8.16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