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

来源:史志网日期:2013-05-29 09:54阅读量:926

    

把推进巴中“全面同步小康”放在区域、市域、县域三个层次上来考量,是市委三届六次全会在战略思维上的重大突破。

    巴中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在秦巴山片区,巴中在区位上处于中心位置,周边有南充、广元、汉中、达州、十堰、安康等多个地级城市和几十个县级城市,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城市在发展中的关系,是决定巴中能否实现“同步全面小康”的关键之一。如果采取完全竞争的手段,势必导致同质化,势必出现“小而全”的结局。理性办法是“竞合”,尤其强调合作,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

    错位发展,实施差异化战略,是当今区域经济理论的核心支撑,但却是一些头脑中总丢不掉“小农意识”的决策者所不易接受的一种战略思维。杭州经济历来发达,完全可以不借助外力就做到“自给自足”,但在好几年以前,杭州就在开始实施“甘愿当配角,成为上海‘后花园’”战略。相比之下,六次全会提出巴中建成“成渝经济区向北拓展市场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以及成都大都市经济圈的产业配套基地和绿色农产品供给基地”等,就是“甘当配角”,就是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有了这种差异化发展,巴中在秦巴山片区才有可能实现与汉中、十堰等中心城市形成“鼎足”之势。届时巴中产业发展将实现由“内向型”到“外向型”的结构性转变。

    与人协作具有“双向选择”特点。巴中表示要当“配角”或成为别人的“基地”,还需考虑“别人”是否愿意的问题,这就必须做强“市域经济”。而要做强“市域经济”,不夯实三县两区“县域经济”也不可能。六次全会特别强调做强市域、夯实县域,是十分理性务实之举,也是加强区域协作的根本所在。

    六次全会将“做强市域经济”板块的具体目标锁定为两个方面:一是到2017年分别建成一个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和200亿元的产业园区,意味着届时巴中中心城区作为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无论城市规模还是产业支撑能力乃至作为多点多级支撑之一“点”,都当之无愧;二是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市城镇化率40%以上,意味着全市400万人中将有超过160万入住城镇,进而为巴中后五年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占比实现结构性转变奠定基础。

    六次全会将夯实“县域经济”板块的具体目标确立为两个阶段,一是到2015年有4个县区经济总量超过100亿元,共计400亿元以上;二是到2017年有两个县区经济总量超过200亿元,三个超过100亿元,共计700亿元以上。如果将此目标与做强市域经济板块目标进行比对,即可勾勒出一幅“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发展”的生动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