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鼓寨新石器文化遗址

来源:日期:2017-10-25 10:21阅读量:811

擂鼓寨村,地处通江县南,距城20公里。主峰擂鼓寨属大巴山脉药石坡山支系,在竹子坎低成垭口,有袁家沟和罗家河左右源出,使其山势孤峰独出,海拔814米。西南有破石岗,海拔752米,由柏树梁、大红包、马桑包、凤凰包串连;西北有梓潼宫梁,海拔702米,由武童包小柏树梁、庙梁串连。两条山系呈放射状,三个山梁成鼎足之势,均以层状结构为基本轮廓,属低山区深丘地带,岩层纹理大致水平,保存了古陆地貌,地势东西倾斜,梯田层迭,其间有琵琶溪与洞子沟源出。

1990年12月3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通江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擂鼓寨遗址西南区进行了首次试掘,试掘面积100平方米。通过历时40天的挖掘,文化层深3米,分为9层,3个考古坑共掘出陶、石器20685件(片),其中陶器制品19873件(片)、石器及石器半成品812件(片),但较为完整器物只有石器与陶纺轮,其余陶片残破。

擂鼓寨遗址的文化内涵较为复杂,出土陶器可分为3个阶段,其间是连续发展,没有明显的缺损与毁坏。陶质以夹沙陶为主,陶色以黑灰陶为主,次为橙黄陶、褐陶,而黑陶、灰陶、红陶较少。器物所施纹饰,在第1阶段较为发达,在一件器物上常为两种以上交合文饰,主要种类为划纹、方格纹、绳纹、凸凹弦纹、戳印纹、波浪纹、附加堆纹,菱格纹、蓖点纹和镂孔等。出土石器可分为细石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三大类,以磨制石器为主。细石器为燧石等,共出土4件,均为刮削器;打制石器有肩石锄、尖状期等;磨制石器为斧、凿、镞、矛、石球、盘状器等。

考古队走后,当地村民相继发现了梓潼宫梁、凤凰包梁都有和擂鼓寨类似的古文化遗址,有同样的石器、陶片、烧结土。擂鼓寨新石器遗址的发现,改写了秦巴历史,上溯了两千多年。同时,这里的石器有完整的系列:旧石器、新石器、细石器,有实物可证。它与中原文化同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不能漠视和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