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巴中日报 日期:2015-11-17 16:00 阅读量:1194
近年来,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全市民政系统积极探索出“四新”机制,有效促进了多元化养老产业逐步发展。截至目前,全市69.9万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老年活动丰富多彩,敬老文明氛围步入常态化。
配套新政策 提高老人优待水平
足额兑现60周岁及以上老人基础养老金,70周岁及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百岁老人每年享受一次免费常规体检;县(区)财政预算发放年满80周岁、90周岁、100周岁老人每月分别不低于30元、80元、200元高龄补贴;建立健全老复员(退伍)军人抚恤自然增长机制,银行直发足额到位;提高五保老人供养标准,分散供养达到300元/月,集中供养达到400元/月,相比2010年底分别提高1倍和1.7倍。
立足新标准 优化为老服务质量
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制度和社会工作者制度,壮大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为老人提供养老设施、日间照料、短期托养、配餐等服务;政府面向社会购买养老服务,提升全市80030名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建立老年法律援助中心175个、村(居)委会老年纠纷调解组1974个,成功试点4个扩权强镇直接办理《老年人优待证》。
探索新模式 助推养老产业发展
探索实践“社区日照中心阵地+老年协会管理”照护养老模式,建成162个城乡日间照料中心,覆盖城市社区46%、农村社区20%;探索实践“农村幸福大院+老年协会服务”居家养老模式,建成鹦鸽嘴村等334个农村幸福院;探索实践“康复医院+机构养老”医养融合模式,建成通江县大椿康复中心等5家康养基地;探索实践“敬老院+民营管理”的公建民营模式,成功试点平昌县白衣、驷马、得胜镇等5家敬老院公建民营;探索实践以光雾山、诺水河、空山坝等景区和“巴山新居”乡村旅游景点等为依托的生态、旅游养老模式,已建成17家民营康养机构、4200张床位。
搭建新平台 共享敬老文明氛围
搭建以创建活动为主题的敬老爱老新平台,23个单位(部门)和为老服务人员获得国家、省级敬老模范称号,185个乡镇(办事处)被命名为市级敬老模范乡镇(街道);搭建以老年协会和志愿服务队为基石的为老助老新平台,建立41个市、县老年组织、2387个基层老年协会,为社区老人提供文化娱乐、精神关爱、人文关怀,帮助农村老人解决生活困难和精神孤寂。
- 上一篇: 我市召开“第一书记”选派管理推进会
- 下一篇: 何平深入经开区企业、学校和社区调研基层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