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赋能 科普未来——知识就是力量行动启航科普视听论坛举行

来源:巴中日报日期:2025-03-31 09:07阅读量:65

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期间,3月28日,视听赋能科普未来——知识就是力量行动启航科普视听论坛在成都举行,以视听创新传播科学精神、以数字技术提升科普能力,共同探讨如何以视听技术为桥梁,让科学知识“活”起来、传出去。论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科技司,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共同指导;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服务局、《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省广播电视局、巴中市人民政府、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联合主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致辞或发表演讲。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副司长杨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社长、党委委员兼《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社长、主编郭晶,巴中市委书记鲜荣生出席并致辞。

广电总局人事司一级巡视员魏开鹏,广电总局机关服务局局长刘颖,中国移动咪咕数媒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马李永以及相关行业协会、视听平台负责同志参加。

刘嘉麒在致辞中说,科普事业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取决于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在前沿领域的探索与突破,更离不开广大民众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举办科普视听论坛,是聚合优质资源打造社会化科普新引擎的全新探索。科技工作者有必要积极参与、推动科普与视听的融合发展,以科学的态度传播科学知识,讲好科学故事,让科学精神深入人心。我们相信,通过科普视听这一创新形式,将让科普工作发挥更大价值,让知识的强大力量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杨铮表示,科学普及与网络视听的融合,是一场“让高塔上的知识走向人间烟火”的变革。希望以“极视听”突破边界,推动视听新技术与科普内容深度融合,让科学知识“活”起来;以“强赋能”凝聚价值,积极借助短视频、直播、微短剧等形式,让科普“下沉”至田间地头、校园社区;以人工智能为杠杆,加强“科技+艺术+传播”跨学科人才培养,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共同打造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科普新时代,让科技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共同书写科普传播的新篇章。

郭晶表示,今年首次举办的科普视听论坛,将成为链接科技创新万千门户的桥梁。落实“知识就是力量”科普视听行动,杂志社将发挥科普资源优势,推动科学家与视听专家在光影世界中,共同搭建跨领域创作交流平台,培育长效生态模式,形成科普发展新格局。发挥融合出版平台优势,切实推动优质科普视听创作。发挥科普内容创作与传播优势,以优质内容和品牌活动推动产学研用联动的科普实践,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科技的影响力和科学文化的感召力。

鲜荣生在致辞中说,巴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科技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指示,深入挖掘科普资源,在恩阳区建成投用全国首个国家级科普视听产业基地——科普大视界,举办全国首届青少年科普视听大会,积极探索科普与现代视听、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在科技创新、科技普及“两翼”带动下,巴中高质量发展迈出有力步伐。展望未来,巴中将连续十年举办全国青少年科普视听大会,恳请各位院士专家继续给予巴中宝贵支持和精心指导,帮助巴中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普之城、绽放永不熄灭的科普之光。期待与社会各方携手合作,共同做响科普视听品牌,共同推动并分享科普视听产业蓬勃发展的美好明天。

在院士主旨演讲环节,杜祥琬、陈发虎、崔向群分别以《双碳目标下的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史前人类走上青藏高原及其适应与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望远镜》主题发表了演讲,并与现场的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论坛上,还举行了《大熊猫科普专区》发布仪式。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科普视听宣传委员会会长孙苏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教授王宝会,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德生,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员、副主任侯蓉进行了主题讲座。在举行的圆桌论坛上,相关专家学者围绕“跟着微短剧去科普”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悉,在网络视听与科普事业融合发展的浪潮中,巴中聚焦科普生态营造、要素资源共享、功能优化升级等,做大“科普+”文章。围绕科普大视界核心引擎,举办全国首届青少年科普视听大会,发布“全国青少年科普阅读行动”巴中倡议、“科学少年中国行·科旅巴中”研学体系等。当前,正按“一年一大会、一月一院士、一周一专家”要求,精心组织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科普视听等系列活动,推动科普与文旅、现代视听产业协同发展,为科普事业注入全新活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