攥指成拳聚合力 破题开局启新篇——全省2024年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综述

来源:四川党史文献网日期:2024-10-31 10:18阅读量:103

2024年以来,全省各级党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和省委、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相关部署要求,主动适应新时代党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积极破解长期以来困扰党史事业发展的各种主客观制约因素,用持续深化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以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为抓手,整合相关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上下有效联动、部门齐抓共管、内外协作互通、社会广泛参与的党史工作合力,推动新时代四川党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多向发力,“大党史”工作理念逐步深化

全省各级党史部门积极作为、靠前谋划,主动争取党委重视,召开专题会议推进,强化制度规划保障,推动“大党史”工作格局向更宽视野、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一是党委重视、高位推动。各地党委常委会每年专题听取党史工作汇报,专题学习《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并研究贯彻意见,把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纳入重要工作部署,系统谋划、强力推进。峨边县委任命县委副书记兼任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把县委党建办、县委人才办、县委城乡基层治理办设在县委党史研究室,赋予了党史研究室新的责任和使命。二是专题部署、有力促动。10月14—18日,在乐山市召开全省党史部门骨干培训班暨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现场会,总结经验、破题起势,强调要坚持“四破四立、先立后破”,既下“任务书”,又画“路线图”,从思想、方向、路径上对全省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进行部署,全面铺开相关工作,推动“大党史”工作格局走深走实。三是制度护航、引领带动。着手起草《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关于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从制度层面对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给予全新重视。成都市印发《成都市党史工作规划(2023—2027年)》,强调“全市‘一盘棋’,各地各部门要统筹资源和力量,全面系统推进,实现党史工作质量和成效最大化”。

二、多方联动,“大党史”工作机制逐步构建

全省各级党史部门强化系统观念,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从“一家独奏”走向“集体合唱”,逐步形成全省党史工作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开放合作工作机制,最大限度释放党史资源的整体效能。一是坚持上下贯通。积极争取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工作支持,在专项资金、培训授课、研究指导等方面加强汇报争取;在县(区、市)建立22个党史工作基层联系点,并制定《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工作基层联系点管理制度(征求意见稿)》,通过典型示范将党史业务指导延伸到最基层;省、市、县三级党史部门联动完成红色遗址普查,统计出红色遗址10810处,出版《四川省红色遗址普查成果汇编(省卷)》;围绕落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相关任务,做好全省论文征集和评选上报工作。二是坚持左右互通。积极与党校、档案、地方志等部门构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协同模式,联合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和党史研究基地,共同开展重大课题攻关;举办“推动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培训班”,邀请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派出4名专家领导来川授课;组织编辑《四川百年党史中的纪律故事》印送省领导和省级相关单位参阅,广受部门好评。三是坚持内外沟通。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党史工作交流座谈会,共同商讨联合编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录》相关事宜;加强同重庆、湖北、陕西、甘肃等地党史部门合作,联合举办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研讨会、川陕甘毗邻市党史地方志工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等。成都、德阳、眉山、资阳推进资料共享、专家互动、课题同研,合力打造“成德眉资红色+”党史品牌;攀枝花、雅安、乐山、德阳、凉山等地召开“三线建设与城市发展座谈会”,分享经验、互学互鉴;遂宁市与重庆市潼南区、铜梁区共建“红色场馆联盟”,形成遂潼川渝毗邻地区党史交流一体化发展格局。

三、多措并举,“大党史”工作队伍逐步形成

全省各级党史部门坚持把党史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充分调动可用资源,既整合内力、又借助外力,有效解决党史部门人才匮乏的问题,为全省党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一是打造骨干队伍。对标“职业革命者”要求,组织召开全室干部主动担当作为专题会,动员全室干部协同发力,找准服务全局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和作用;规范机关内部管理,集中制定或修订《关心服务干部职工十条措施》等制度规范17项,聚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史干部人才队伍。二是建强专家智库。建成四川党史专家智库,第一批共聘任100名专家,包括了省直机关中的复合型领导干部,党校、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的专业性学术人才,在资政建言、学术研究、审读审看、宣传育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凉山州印发《关于推荐凉山史志专家库人选的通知》,整合全州史志人才;成都市金牛区组建党史研究员、联络员、宣讲员三支队伍,聚智聚力、形成合力。三是充实学会力量。广泛吸纳党史专家学者、省级部门及科研院所领导、各级党史工作者和爱好者加入四川省中共党史学会,参与党史资料征集、课题研究、政策宣介、意识形态引导等各方面工作。泸州、宜宾、绵阳、广元等地充分发挥当地史志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在促进当地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党史专题研究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四、多点开花,“大党史”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全省各级党史部门把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升党史工作质效上,以同向发力凝聚工作合力、以同题共答破解问题难点、以同频共振服务中心大局,找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真正做到党有所需、史有所为。一是党史编研走深走实。牢固把握党史正史著作的基本遵循,组织精兵强将攻坚党史三卷编写工作,召开全省地方党史三卷编撰工作推进会;明确一个处室专门承担党史四卷编写任务,全力确保编写工作按照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进度要求推进;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四渡赤水研究专班,召开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在川史实研究实地踏勘推进会,谋划推出“四书一馆一片”党史研究系列成果;启动《毛泽东长征在川大事记》《巴蜀大地忆红军》等专题研究和编写工作。二是资政研究出新出彩。把资政研究作为发挥以史鉴今作用的重要拳头产品,统筹谋划推进普及类、理论类、现实类资政研究,由室领导带队分别赴重庆市、广安市、省农业农村厅、省统计局、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开展调研,编撰《邓小平在四川的足迹综述》《邓小平在解放和主政大西南中的纪律建设》《什么是战略腹地?为什么是四川?》《四川推进“天府粮仓”建设的历史考察及现实启示》等资政专报,部分研究成果被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采纳吸收。三是宣传教育有声有色。开展“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四川印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各地各相关单位积极响应,广泛参与,报送视频作品592部,评审出的100部优秀作品“七一”前夕在全网展播后,社会反响热烈。牵头编写45个典型四川党史故事和党史人物事迹文本,会同省委教育工委、团省委等单位在112所高校开展四川省“青年学党史•奋进新征程”大学生有声阅读党史作品展播活动,收到中英文参展作品900余件,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进行线上展播和线下展演,广受各方好评。内江市举办党史讲堂、青春讲堂、专题宣讲100余场;自贡市创新采取“片区+行业”方式整合党史联络员队伍,形成4个宣教服务小分队,全域推进党史“七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