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出生地考

来源:巴中市史志网日期:2023-10-24 16:35阅读量:5866

采访与整理人:

王国旗,巴中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巴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

张崇鱼,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创始人,终身名誉馆长。

汪信龙,巴中市文物局原局长。

访谈时间:采访人先后于2014年5月22日,2014年7月25日,2014年9月24日,2019年5月6日,2020年10月12日,2021年5月24日,2021年7月26日多次采访巴中市恩阳区群乐镇朱家沟村张氏家族成员及相关人员。

受访人:

李存宣,其父李自宽与张思德从小一起读书。李存宣的祖父李富维与张思德之父张春元结拜为兄弟,两家人关系十分密切。

张永跃,其祖父张先榜是张思德的老师,张思德的名字是张先榜老师起的。

王戴元,张思德侄儿,其母张思贞,是张思德同父异母的姐姐。

赵玉蓉,张思德出生地住户。张思德父亲张春元因年老家贫无劳耕种后将土地变卖给张先齐。1952年病故后是张先齐安埋,张春元老人旧宅实住张先齐家,张先齐之子张仕光婚后死亡儿媳赵玉蓉招夫王廷义为组合成家,现在居住张思德出生地。

张仕才,张氏家族成员,张思德之父张春元的重孙。与张思德之父张春元是邻居受张春元老人生前善待。

张仕福,张氏家族成员,张思德之父张春元的重孙。与张思德之父张春元是邻居受张春元老人生前善待。

王永明,原巴中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

李芝兰,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原党支部书记,原巴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进忠之女。

笔者(王国旗)2014年在恩阳区参加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在群乐镇进行宣讲教育时,听到当地多名干部群众讲,张思德是群乐乡朱家沟村人。为了弄清楚这件事情,笔者开始了调查。笔者实地走访了张思德出生地的60多位乡亲和张氏家族的亲友,见过张思德父亲张春元的乡亲。实地踏勘了张家祖屋和墓地,查找张家宗谱,分析研究资料,得到了一些证实。后来,又会同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终身名誉馆长张崇鱼,巴中市文物局局长汪信龙,巴中市文化旅游行业协会会长喻志国一起进行了调查采访。现将采访过程中各受访人口述史综合整理如下:

一、巴中市恩阳区群乐镇朱家沟村张氏家族起源

张氏宗谱。

笔者采访张氏家族成员

张氏家族的祖先张清墓地

张氏家族的祖先张清,在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时由湖北麻城孝感迁来四川。首先落户的是仪陇县义路镇白沙坎村。后因为战争年代,兵匪扰乱,白沙坎村常有兵匪路过,烧杀抢掠,为了安全,张清用土白布一匹,换来今天巴中市恩阳区群乐镇朱家沟村这块土地。定居后,祖辈勤劳耕耘,积德行善,人丁兴旺。人多以后,张家修了祖墓,修了族谱。原谱为:清翼谟秉得、宗元思先世、永守贻谋泽、明月千秋照。后来又做了两次修改,最后修改为:清翼谟秉得、宗元思先世、永守贻谋泽、明月千秋照、仁义礼智信、善忍显刚强、乾坤泽文武、忠孝兴家邦。

二、张思德的身世与出生地

张思德出生地:四川巴中市恩阳区群乐镇朱家沟村祖屋

张思德父亲张春元之墓

张思德的侄子,张思德姐姐张思贞之子王戴元(右一)

张思德的邻居,百岁老人张仕(世)华(右)

张思德的爷爷张立宗,父亲张春元,祖辈生长在巴中市恩阳区群乐乡朱家沟村务农。父亲张春元生前娶妻两次,与前妻曹氏生有一女,名叫张思贞。张思贞的儿子王戴元小时候由妈妈背着去见过舅舅张思德几次,后来也经常听妈妈讲舅舅张思德的故事。张春元后来因前妻病逝,娶张思德生母戴氏为妻。戴氏原为仪陇县六合场乡小百货商人吴货客之妻,张春元经常到六合场乡赶集买东西,认识了戴氏。因吴货客病逝,在张春元的请求下,戴氏改嫁到群乐乡朱家沟村与张春元结婚。戴氏漂亮能干,与张春元婚后第二年生下了张思德。张春元夫妇将张思德抚养成人。张思德7岁进私时没有大名,只有小名乾元子。张思德的私塾启蒙老师张先榜,根据张家族谱辈分为张思德取了名字。乡亲们回忆,张思德小时候聪明活泼,为人友善,体格健壮,跑得很快,与小伙伴们关系很好。张思德从小在家跟父亲学会了打草鞋,烧木炭。1933年,红军解放恩阳,张思德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参军后在恩阳县列宁模范学校学习文化。

我们采访到两位见到过张思德的证人。一位是王戴元,是张思德姐姐张思贞的儿子,他把张思德叫舅舅,小时候母亲张思贞背着他到爷爷(外爷)家几次见过张思德。另一位是张思德的邻居张仕(世)华,现已百岁,小时候经常和张思德一起玩耍,过去经常和人讲起张思德小时候的故事。他们都是张思德是群乐朱家沟人的目击证人。

三、张思德走上革命道路

张思德当年在恩阳县列宁模范学校学习时同班同桌同学罗忠与夫人合影

张思德当年读书的恩阳县列宁模范学校

根据恩阳县列宁模范学校,张思德同班同桌同学罗忠回忆录记载,与张思德一同在恩阳县列宁模范学校学习文化的,还有朱玉山,罗忠、张震、杜林生、喻以祥、喻以忠、喻成文、陈定仁、张洪利、齐永厚等人。曾经在红四方面军工农剧团工作过的老红军罗忠是恩阳人,当时作为儿童团队长被选送到恩阳县列宁模范学校”读书,与张思德同班同桌学习,是好朋友。恩阳县列宁模范学校建立于19337月,规模较大,校长是恩阳县苏维埃文教委员会主席杨廉奇,副校长魏彩成(石城黄家梁人),大队长袁继海,教师有赖伍成、喻智劳、喻以钦等,红军从各地挑选学员200多名

恩阳县列宁模范学校开设的课程有:政治、国语、算数、唱歌、美术、体育、常识、劳动、军训等九门课程,即有文化课,也有体育课,还有政治课,可以说,已很齐全。教材由川陕省委宣传部和川陕省苏维埃文化教育委员会编写,课本有《初级小学识字课本》《童子团站岗读本》《革命三字经》《少先队课本》《消灭刘湘三字经》,还有的一些教材是由教师搜集整理的。通过诉说工农劳苦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苦难,揭露国民党、资本家、四川军阀的种种罪行,鼓动穷人起来抗租抗捐税,组织游击队,参加红军,开展土地革命,消灭反动军阀。川陕苏区的学校教育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培养各种革命干部的学校。如党校、苏维埃学校、彭杨军事学校等。另一种就是完全免费的普及义务教育,如列宁学校,红军小学。列宁学校一般是在当地获得解放后,建党建政后即行开办的,对贫雇农和中农的子女实行免费教育,并提供纸张、课本、笔墨。恩阳县列宁模范学校创办后有一点文化基础的优秀青少年在这里读书,学习政治、军事、文化课程,结业后分配到红军总政治部、政工剧团单位和连队工作。时任川陕省委宣传部长刘瑞龙、川陕省苏维埃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罗世文经常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亲自给学员们讲政治课,帮助学员提高思想觉悟。一个个贫困儿女和农家子弟,在这里沐浴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张思德在恩阳县列宁模范学校学习期间,接受党的教育,懂得了很多革命的道理,树立了革命的信仰,奠定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

跟随红军长征出走前,张思德还在朱家沟村带走了李自远、李自田、李自玖三个小伙伴一起参加红军。张思德在恩阳战斗中立功,还给家里寄过苏维埃银行发行的红军布币。张思德跟随红军出走后不久,国民党还乡团占领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张思德父亲因生活渐入困境,张思德生母戴氏又重新回到了老家仪陇县六合场乡。

张思德跟随红军参加了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多次与敌人浴血奋战,终于到达延安。抗战爆发后,部队整编,张思德编入警卫连,做一些站岗、送信、烧木炭等普通的后勤工作。张思德爱岗敬业、勤奋努力,1943年初春,组织上选派张思德到毛泽东身边的内卫班当警卫战士。在一次烧木炭的劳动中,炭窑坍塌牺牲。194498日下午,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党中央主席毛泽东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亲自参加了追悼会。在会上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对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作了高度的评价,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毛泽东不愧是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亲自参加张思德追悼会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演讲,在党内具有重要影响。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环境艰险,毛泽东提出,“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针对党内一些人只愿意上前线打仗,不愿意做为他人服务的普通工作,只想当指挥员和领导干部,不愿意当普通战士,毛泽东提出了无论职务高低,都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的概念。其实革命的成功,不仅需要有人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冲锋,也需要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针对张国焘的错误在延安受到批判后,一些人对曾经在红四方面军工作过的同志有偏见的错误,毛泽东提出了“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思想。最重要的是,毛泽东提出了“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的重大主张,为把“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宗旨奠定了基础。

四、张思德的出生地为什么搞错

张思德作为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战士,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公认,这是值得大家欣慰的。但是在张思德的出生地问题上有一些误传,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有悖于实事求是。张思德出生于群乐镇(乡)朱家沟村张氏家得到大量证实,张思德当年在恩阳县列宁模范学校读书有更多人证明并无异议。张思德参加红军离开家乡以后再也没有消息,所以解放初巴中县民政局为张思德父亲颁发了烈士证书,现在仍有资料,后来记入巴中县革命烈士英名录。

张思德家乡产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政区划调整变动,今天的恩阳区在红军入川解放巴中县以后的一段时间,曾经叫做仪阆县,包括仪陇县和阆中市的一部分,县苏维埃设在恩阳。还有一部分划为长胜县,县苏维埃设在顶山镇。仪南战役胜利后,解放了仪陇、阆中全境,分设为恩阳县、阆中县、仪陇县和长胜县,群乐乡包括朱家沟村,在历史上这段时间曾经划归仪陇县管辖,所以那时候说张思德是仪陇人也是对的。红军撤离川陕苏区以后,国民党恢复了川陕苏区之前的行政区划,群乐乡又回到巴中县管辖。解放以后,今天群乐镇确属恩阳区行政辖区。二是张思德母亲是仪陇县六合场乡(今天仪陇思德镇)人。三是解放初中央有关部门来人调查张思德家乡时,时任朱家沟村农民协会主任是外地人,刚到朱家沟村不久,不了解情况,反馈了错误信息,造成后来结果。

据原巴中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王永明回忆,原巴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进忠同志在八十年代初,跟他专门摆谈过张思德故乡是群乐朱家沟的事情。李进忠同志老家在群乐镇独柏树村,“四清运动”回老家听乡亲们说过张思德的故事,他在80年代初提出要争取改正张思德出生地问题,县委领导在小范围议论过这件事情,一些领导觉得争取张思德故乡这件事情意义不大,决定放弃了争取。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原党总支书记,李进忠之女李芝兰回忆,李进忠同志写过一篇文章谈论这件事情,发表在巴中报(原巴中县委机关报、周刊),以后就再也没有提起过。王国旗的父亲王锦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茶坝区任区委书记,茶坝区辖群乐乡,小时候听副区长李自勉向父亲说,群乐的老红军张思德给毛主席当过警卫员,那时候对名人家乡并没有需要争取核实的概念。王国旗2014年在群乐乡参加群众路线活动,详细听取了群乐镇朱家沟村的乡亲们摆谈张思德的情况,并进行了相关调查,把当时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在《巴中晚报》《巴中文史》《巴中在线》发过调查文章,后来一直坚持跟踪调查,现把访谈口述史公布出来,供大家鉴别参考。

2014年,王国旗与张氏家族成员张世福(中),巴中市恩阳区群乐乡朱家沟村原支部书记李进荣(左一)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