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耀巴山——巴中市创建文明城市综述

来源:巴中市史志网日期:2023-10-18 10:03阅读量:537

建地设市30年,
是巴中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30年,
也是人们精神面貌不断向好、
文明素养持续提升的30年。

回风大道干净整洁


薪火相传 创建之路步伐铿锵

“创文”,我们一路奔跑。

2011年9月,“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写进巴中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至此,巴中正式启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从那时起,文明创建就成为一面高扬在巴中城市上空的旗帜,成为每一名巴中人不懈前行的力量之源。

2013年10月,一则喜讯传来:“巴中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那时,市委、市政府又将目标定格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最高的“荣誉金牌”上。

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意味着对一座城市文明程度及其市民整体素质的高度肯定。

2015年2月,巴中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16年11月,“扎实推进‘五创联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又写进了巴中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

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差,第一次创建,我们错过了;第二次创建,我们只差毫厘。

但我们没有气馁,更没有放弃。在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中,我市将其作为“一号工程”,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指挥长、市委副书记为执行指挥长、市级相关领导为副指挥长的巴中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以强的力度、高的标准、实的举措,举全市之力奋力突围。

巴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多次以“四不两直”方式直奔社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开展现场督查、暗访,直面难点问题,直指民生关切,让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市级相关部门拿出过硬作风和针对性举措,一项一项抓整改。

从交通秩序整治、城市乱象治理,到向“城区停车场、餐饮业油烟、食品小作坊、公共场所污水接管”等多项城市顽疾“开刀”,如今,人们发现:城市环境更清爽了,交通状况更顺畅了,外出停车更方便了,建筑立面大变样了,店招店牌更靓丽了……

改造后的农贸市场秩序井然


打造提升 城市面貌上演“变形记”

农贸市场最能体现城市面貌的蝶变升级。

小市场,大民生;小市场,大文明。农贸市场关乎千家万户,市场环境的好坏彰显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反映城市的文明程度。

二三十年前,“脏乱差”是农贸市场的“代名词”,“踮着脚走路”成了人们逛菜市场时的一种“艺术”。近年来,作为我市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农贸市场不仅有了“高颜值”,还有了“高智慧”。

20世纪80年代,巴州城区东门街附近市民自发形成了一个以街代市的临时菜市场,大家称之为肖家巷临时菜市场。该市场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共有200多个固定摊位,承载了巴城人民30多年的烟火气。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该菜市场人流不断增多,市场设计早已跟不上发展需要,环境脏乱差、消防通道被占、缺乏消防设施等不文明现象和安全隐患突出。

为营造干净舒适、便捷有序的生活环境,2021年8月下旬,巴州区启动巴城肖家巷、南门临时市场、水井湾、莲花街等4处临时农贸市场及货运市场搬迁工作。成立拆迁专班,组建政策宣讲、信访稳定等7个工作组,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政策、说道理,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不到10天时间,肖家巷临时市场231家商户顺利搬迁到东城农贸市场,这里共设置固定摊位300多个,占地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最大限度满足了商户和消费者的需求。

“30多岁”的肖家巷菜市场发生的巨变,也仅仅是我市各大农贸市场变迁的一个缩影。自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我市将农贸市场的整治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全面优化提升农贸市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舒适度。

一个个农贸市场的“变形记”,折射出巴中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文明变迁。如今,走在巴城,不仅农贸市场变得干净整洁,城市道路更加规范通畅,老旧小区焕发崭新活力……城市面貌处处焕新颜,城市品质蜕变升级。

升级改造后的草坝街古香古色


凝心聚力 画好文明实践“同心圆”

全市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准对接百姓需求的志愿服务,务实创新的探索实践,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的“巴中样本”正愈发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自开展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巴中市按照党中央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战略部署,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面实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

“不知道大家的讨论是聚焦在幸福这个词,还是聚焦在科学这个词……”7月17日,平昌县荔枝小学七年级教室里热闹非凡,清华大学支教实践支队队员李嘉熠和同学们进行着“幸福的科学”的讨论。

引进助学支教志愿服务项目,是巴中做好文明实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市围绕“三色原动力文明加油站”建设定位,做好“红绿蓝”三篇文章,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出新出彩,合力绘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画卷”。

自巴中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成并启动以来,各地通过“讲、评、帮、乐、庆”形式,结合建党百年“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宣讲等活动3000余场次。按“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工作模式,常

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助学支教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达4000余场次,有效打通了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有温度、有深度的志愿服务,让群众安心暖心又放心;精彩、丰盛的文化惠民大餐,让精神文化滋养群众心田……这一幕幕正是巴中市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真实写照。

好人风尚 催开道德之花

只有点燃时代的灯塔,才能照亮前行的道路。30年来,我市不断将“文明基因”注入文明建设的“血脉”中,让居民的文明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得到提升。

为进一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营造学习先进典型的良好社会氛围,7月21日,巴中市2023年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专题展览在巴城新天地广场开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巴中籍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中国好人、四川省道德模范、四川好人、巴中好人等先进事迹。他们中,有在大山中行走了6万多公里,记录了20多万字《巡山日记》的通江县铁厂河林场泥地坪工区护林员景祥俊;有为了家庭艰辛付出10余年,照顾患病丈夫的平昌县白衣镇濛溪村村民焦良菊;有不顾危险勇救落水男子的南江县兴马镇饮马池村村民胡正伟……他们在德行善举之中弘扬社会正气,他们用一诺千金的行动诠释诚信真谛。

通过专题展览,榜样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的作用显现出来。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全国道德模范1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名、四川省道德模范19名,中国好人16名、四川好人155名,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9名;评选巴中市道德模范和道德模范提名奖80名、巴中好人522名、巴中市新时代好少年168名。巴中“敬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氛围越来越浓。

文明的种子一旦落地生根,势必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成千上万的“红马甲”志愿者就是点缀在巴中各地的朵朵红花。

“爷爷奶奶,我们又来看你们啦!”2023年9月12日上午,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者走进巴州区天马山镇狮子寨村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和老人们一起做游戏,教老人做拍拍操、手指舞,现场其乐融融。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一直以来,巴中市按照中央、省文明办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把志愿服务作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各个爱心项目、公益活动层出不穷,处处营造着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53万余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900余支,凝聚起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让文明种子扎根在人们内心深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


铆足干劲 奏响文明“大合唱”

30年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各方面全面推进。社会秩序规范有序、生活环境美丽整洁、公共服务便捷高效,还有文明素养、文化品味、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巴中逐渐转变成一座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城市,不断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

“从这里沿路行走,不仅步步是风景,更处处有‘文明’。”每当向客人介绍自己的家乡,巴州区水宁寺镇新庙村村民的自豪之情就溢于言表。群山环抱、黛峰翠嶂,与白墙黛瓦的民居、干净整洁的道路相得益彰……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放眼巴中大地,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文明村镇在巴山大地绽放。各地在开展移风易俗、整治村容村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积极发力,让一个个村镇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

文明城市创建,归根到底是为百姓谋福祉,让社会更和谐。

我们看到,在作为社会“细胞”的万千家庭里,文明家庭创建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尊老爱幼,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我们看到,在肩负教书育人神圣使命的校园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引导孩子爱祖国、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弘扬良好校风校训,美化校园环境。

我们看到,在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各行各业,文明单位创建着力提高员工素质,涵养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完善规章制度,树立行业新风。

我们还看到,小区,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街头,车让人先走,礼让斑马线;社区,移风易俗、垃圾分类引领新风尚……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文明的力量。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照亮银河。

如果把30年的发展史比喻为一曲豪迈激扬的交响乐,那么创文之路就是一段华彩的乐章,每一个成果都是一个响亮的音符。它春风化雨,以乐化人,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和城里的每一个人,每一段路,每一张笑脸。

当前,巴中全市上下正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奋力一搏的状态,深入推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始终秉承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理念,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努力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做实事,塑造城市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让文明城市创建成为增进全市人民福祉的民生工程,让更多文明的种子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而立之年的巴中,正在新时代的阳光里舒展自信的羽翼,向着成功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大踏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