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江县地方志办公室 日期:2023-08-09 17:51 阅读量:550
8月8日,通江县《毛浴镇志》(稿)通过评议。评议会上,《毛浴镇志》(稿)执行主编、通江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冯永君汇报了编纂历程、镇志(稿)构架设计。县地方志办公室评议组成员、毛浴镇机关干部、村(社区)负责人、镇属部门负责人围绕镇志体例、框架、史料、图片展开热烈讨论,提出许多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
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熊洁在总结时指出,一是要充分认识乡镇志编纂的重要意义。推动乡镇志编纂,是实现“三个服务”的有力举措,是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记得住乡愁,以启未来。二是要严格遵照乡镇志编纂程序。镇志编纂工作要紧扣时间节点,保证序时进度,按照镇志编纂方案和篇目,统筹推进初稿编纂、“三校三审”、送审付印等程序。三是《毛浴镇志》(稿)编纂很成功。志稿体例规范,结构严谨,史料翔实,用语准确,成果来之不易,凝聚着省、市、县地方志部门的关心关怀,体现了毛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镇上下广泛参与以及编纂人员的辛勤付出,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与衷心的感谢。四是下一步工作建议。要加强政治性审查,针对明显的表述错误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同时要对标时间节点,尽快交付印刷,让成果早日问世。
《毛浴镇志》(稿)按照章、节、目梯次设置,共计29章、112小节,全志27.2万字,收入图片22幅,其中彩印11张。上限1932年,下限2022年。全志以“扶贫开发”“乡村建设”为编纂重点,突出“政治性”“时间性”“真实性”“运用性”四性与“红色”“古色”两色。
据悉,毛浴自古就是川东北的一个军事要地。宋宁宗丙辰岁(1196)四川安抚使安炳,为防金兵侵蜀,乃初建城堡于此以资防卫。明设总兵大镇,遂以镇名。明末设副总府以镇川北。清康熙三年(1663)和乾隆五年(1750)设守备道署。军事重镇遗迹清晰可见,上城门、下城门、营门口保存完好,沿河两岸的古城墙也依然留存。1932年12月下旬,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县城,红11师进驻毛浴镇,在此建立了赤江县。这里,成了连接苏区首府通江县城——红军后勤基地苦草坝——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王坪的重要水陆交通枢纽,也是红军重要的军事驿站。1934年11月1日至9日,红四方面军在此召开了著名的全军党政工作会议,会期历时9天,到会连以上政治工作干部800余人。会议讨论了当时的形势与任务,制定了著名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红军军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