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长安古道的平昌记忆

来源:平昌县地方志办公室 日期:2023-07-04 09:34阅读量:698



长安古道为米仓古道一部分,起于平昌县境江口场,止于陕西汉中,是连接四川成都到陕西汉中的交通要道。

秦汉以来,先民为出行方便,在江口场后的巨大岩石中间,人工开凿宽约3.3米、长约500米的通道。平昌籍晚清海州道台廖纶晚年归隐平昌江口。1883年,廖纶带领村民修建汉中路龟背弯,题写“群山开路让人行”,刻《石峡颂》“天开灵奇,重峦叠嶂,岗抱双环,路开一线,树老石悬,竹修烟暗,宿鸟晨飞,流萤夕璨,水汇岷江,云连秦栈,剑阁夔门,东西相间,玉垒铜梁,秀分厥半,拾级连登,置身霄汉”等,这些石刻至今完好保存于平昌县城汉中路龟背弯的石壁上。在平昌县西兴镇天堂村北1500米处,明万历(乙卯年)四十三年(1615年),咸安袁雪庵题刻的“长安古道”四个大字和南宋淳祐时期题刻的《小宁州记》依然完好无损。

明万历四十三年,咸安袁雪庵题刻于平昌县西兴镇天堂村的《长安古道》

廖纶题刻于平昌县城汉中路龟背弯的《石峡颂》

长安古道乃军事要道。在平昌县江口境内小宁城遗址石壁上,南宋淳祐时期题刻的《小宁州记》,详细记载先民与合川钓鱼城驻军联合抗击元军入侵的史实。

南宋淳祐时期题刻于小宁城遗址石壁上的《小宁州记》

巴灵山寨,长安古道上又一重要山寨,因地势险要、坚固防御工事和宗教场所(巴灵山寨药王庙),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抗蒙、清中期白莲教起义等战争就爆发于此。据《平昌县志》记载:公元1258年(蒙古蒙哥汗八年),蒙哥亲自率军攻南宋四川上游,遣宗王木哥率偏师由米仓古道赴巴中,在境内小宁城一带(白顶子)被击败。明朝末年姚天动、黄龙领导农民起义,策划方山坪战役;嘉庆一至十年,巴州白莲教联川、陕、渝、楚、甘、豫省义军,在长安古道与清军前后苦战10年,给清王朝沉重打击。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安古道上以通江为中心建立“川陕省委”和“苏维埃政权”,红四方面军沿长安古道壮大红军队伍,由入川时1.5万人发展到北上抗日约8万人,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

长安古道水运发达。古道水运北起陕西南郑,经喜神坝、渡巴峪关后,沿南江河谷到达通江,南下绥定(今达州)、重庆,必经平昌县江口场,是汉中入川第一条也是最东面的一条捷径。江口场为古道上南来北往的商品集散地,数千年来,北方的棉花、布匹、铁器及南方的盐巴、红橘、蔗糖、粮油、米等物资,在此中转交易,商贾云集,生意兴隆。

民国36年(1947)3月,平昌县江口场冯均琏、余伯彭、彭勣铣、吴国柱、邓智仙、余季高等人,合资在巴中县城组建“昌平银号”,后迁至平昌县江口场,扩股募资5000万元,设立“民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金融存、贷,大宗农产品、生活日用品的购销、运输,异地汇兑提现等业务,曾在长江流域的上海、武汉、重庆设立分公司,在万县、宜宾、南充、巴中等地设立办事处,顾客盈门,名噪全国。1949年,国民政府增发660余万亿金圆券,物价陡涨,民本公司不堪重负而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