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巴中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3-03-06 16:43 阅读量:4604
2016年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军史馆时指出:“我对长征途中红31军93师274团‘半截皮带’的故事,感触很深。红军战士宁肯忍饥挨饿,也要将半截皮带留下来,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①
“半截皮带”故事的主人公周广才,是四川巴中人,先后参加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攻作战、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周广才积极投身财贸领域工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贡献了自身力量;周广才饱经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生死考验,从红小鬼到勤务兵,从警卫员到副官,从基层军官到干校学员,从后勤干部到企业经理,从粮油主管到下放人员。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他始终初心不改,忠诚于党,出色完成党赋予的任务,用一生践行着入党誓词。
1投身革命
1920年8月28日,周广才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兰草渡乡五枝垭村周家梁(现四川省平昌县兰草镇五枝村四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父周朝冕为清末秀才,父亲周有忠为农村端公,母亲白氏为家庭妇女,胞兄周选才年长他几岁,全家长期遭受封建地主军阀的剥削压迫,承受地租苛捐杂税的重负,生活极度困苦。八岁那年,父亲患哮喘病去世,家庭生活更加困难,负担全落到母亲及兄长身上。由于家境贫困上不起学,为生计所迫,周广才很早就下地劳作。他参加红军前,家中仅有谷田五背、房三间、牛半头,负债50串。当时,川北地区在四川军阀田颂尧和地主阶级的暴虐统治下,农业凋敝,田园荒芜,烟毒遍野,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俨然成了劳动群众的人间地狱。
1932年12月中旬,红四方面军西征转战到川陕边,于12月25日解放通江城。随后,挥师西进,经数次激战,于1933年1月中旬占领清江渡地区,成立巴中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地方武装及群众组织。接着,红11师第33团乘胜向驷马、兰草一带推进,家乡获得解放,很快成立乡、村苏维埃政权。周广才到红军创办的观音寺小学读书,并参加了童子训练班,接受教育训练,作为参军前的基础教育。
反三路围攻开始后,盘踞营山、渠县之敌杨森第20军伺机而动。“方面军决定以红12师位于巴中及其东南之曾口场、兰草渡地区,对付敌之田颂尧部;以红11师第33团位于通江、巴中间之要点得胜山,警戒可能由兰草渡、江口来犯之敌杨森部。”②1933年2月下旬,杨森第五混成旅进驻岳家、青龙、大寨、六门场、尖山坪,向兰草进犯,在大雁山等地遭到红12师第36团阻击而逡巡不前。周选才捡粪时,与红军连长余家寿相遇,得知共产党是替穷人找饭吃的政党,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后,便为红军带路,引导红军直插敌后,红军发起突然袭击迅速将敌军击溃;周选才也在余连长的建议下,赴清江渡参加地方游击队。
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广大劳苦群众欢天喜地,积极进行春耕生产,为保田保家,成批的青年踊跃参加红军。1933年4月,周广才在革命的影响下,与远房堂侄周加伦一起赴清江渡,报名参加巴中县少年先锋队独立营。
周广才家乡五枝垭,最初归巴中县曾口区独柏树乡苏维埃管辖,1933年6月划归江口县兰草区牟阁乡苏维埃管辖。家里分得几亩地,母亲腿脚受伤,田地无劳力耕作。母亲便拄着拐杖徒步赶到清江渡,恳求县军区指挥长批准长子周选才回家生产,以待传家兴业,并动员次子周广才参加红军,指挥长答应了她的请求。接着,周广才被编入地方游击队。周选才回家后,与邻村姑娘邓庭清结婚,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开展拥军支前工作。至今,五枝垭仍流传着周家叔侄参军、替兄从军的故事。
1933年6月底,红四方面军在木门召开军事会议,以红12师为基础,连同巴中、恩阳、仪陇、阆中等县独立团、独立营扩编为红9军。8月,周广才被编入红9军第27师81团,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先后参加了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
反六路围攻期间,周广才所属部队奉命开赴万源,负责东线战事,参加了万源保卫战、夜袭青龙观等战斗;在东线反攻的任合场战斗中,缴获了敌军长官的一条牛皮皮带,作为稀见的战利品,一直被他视若珍宝。
反六路围攻胜利后,部队转入整编整训,扩军备战。红9军驻营山、仪陇、巴中地区。敌人加紧布置和实施“川陕会剿”计划,根据地日益缩小,长胜县苏维埃驻地鼎山场也被杨森部占领。1935年初,驻鼎山场敌军一个团向根据地发起进攻,上级首长命令周广才所在的连为突击队,夺取制高点,通过四次激烈冲杀,抢占了制高点。在阻击敌军进攻中,班长赵永成身负重伤,鲜血染红衣服,仍向敌军猛烈冲杀,有的同志腿被打断了,就趴在地上向敌人射击,掩护战友向前杀敌,副班长张贵腹部中弹,就把肠子塞进去,用绑带捆一捆,又向敌人冲杀,因流血过多,光荣牺牲。最终,在全连战士的英勇拼杀下,敌人的一个团基本被消灭。战斗结束后,全连仅剩30余人,周广才负伤,被送往后方医院。由于他年龄较小,追求进步,加上机智勇敢,养好伤后被分配到川陕省保卫局(后为四川省保卫局)当勤务员。强渡嘉陵江后,周广才随部队开始长征,离开了家乡。
2艰苦长征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后,国民党还乡团和地主恶霸大肆反攻倒算,周选才恐遭不测,迫于无奈,带着母亲及妻子避难逃荒,老屋被还乡地主恶霸王选孝烧毁。后来,周选才携母亲妻儿返回老家,于是就在废墟上重建家园。母亲也于1938年因病去世。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懋功会师。周广才跟部队北上后又南下,参加百丈决战,失利后随部队转战川康边。1935年11月,周广才由四川省保卫局调到红31军保卫局工作。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翻越夹金山,空气稀薄,天寒地冻,一眼望去白雪皑皑,树枝上都是冰花,爬到山顶,有的人实在走不动了,就坐下休息,结果一坐下来,就再也没站起来,战友陈玉林就是这样牺牲在周广才身边。
红四方面军南下西进以来,减员很大,为充实连队,适应新的任务要求。1936年4月,红四方面军整编,周广才由红31军保卫局下到基层连队,即31军93师274团2营8连。在懋功期间,周广才经战友谷汗成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长征期间,周广才与战友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关心别人胜过自己。谷汗成宁可自己挨饿也要把干粮给他吃,被单给他盖,两人亲如兄弟。后来,谷汗成在腊子口战斗中英勇牺牲。在西进的一次战斗中,有20余颗大豆在全班传来传去,没有一个人舍得吃一颗,班长把大豆用水泡胀,交给机枪手4颗,战斗结束后,机枪手仍没吃,反而拿给伤员吃,班长只好将剩下的16颗大豆分成两半,煮成汤,全班12名战士,一人分一口喝,战友团结友爱亲如兄弟,这就是战胜敌人的强大精神力量。
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六军团甘孜会师。7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这是周广才第三次过草地。他所在的班最初有14人,这次到达草地时仅剩7人。进入松潘大草地后不久,就陷入了断粮的绝境。大家不得不靠野菜、草根、树皮充饥。当这些都难以找到的时候,只好把身上的牛皮带用刀割碎、用水煮熟来果腹。等到6位战友的皮带都吃光了,大家对周广才说:“该吃你的皮带了。”他舍不得吃掉心爱之物,但是为了大家能够抵御饥饿,走出草地,含泪拿出了皮带。当吃完皮带第一个扣眼前面的一截时,他实在忍不住了,紧攥剩下的半截皮带,哭着恳求战友说:“我们不吃了,把它留着做个纪念吧,带着它去见毛主席,带着它去迎接全国革命胜利。”③战友们听了周广才的这番话,纷纷感动得落泪。全班同志不顾体弱多病,忍受饥寒疲劳,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在茫茫的草地上,天当房,地作床,日晒雨淋,风餐露宿。他们一心向党,心怀人民,斗志更加旺盛,立场更加坚定,打起仗来,不畏枪林弹雨,冲锋陷阵,前仆后继,奋不顾身,把难以想象的困难踩在脚下,勇敢地前进。周广才怀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强忍饥饿折磨,终于将半截皮带保留下来。在后来的战斗中,其他6位战友相继牺牲,只有他最后到达了陕北。
周广才下到8连时,全连有120人,历经跨铁索桥、翻雪山、过草地、夺隘口,前后15次战斗。长征结束时,全连只剩下25人,连长看见活着的人,低下头,大哭起来,想念光荣牺牲的战友。雪山草地埋忠骨,有多少战友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在延安,为纪念那段艰苦峥嵘的岁月,缅怀牺牲的战友,周广才用烧红的铁签在皮带背面烫上“长征记”三个字,并裹上红绸布,压在箱底。这种铁心跟党、坚定不移、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将被永远传承弘扬并发扬光大。
3驰骋太行
会宁会师后,周广才随部队留在河东战斗,先担任北路军(援西军)保卫局勤务员,后抽调到中央警备团,给红军兵站部部长杨立三当警卫员,因工作需要,一度化名周敬华。
1937年8月,红31军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6旅。随后,开赴抗日前线,建立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东南抗日根据地。10月,周广才随杨立三东渡黄河,途经山西大宁,来到临汾组建八路军兵站部。1938年10月,周广才在临汾经曾有生介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周广才到达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后,担任八路军后勤部部长杨立三的通讯警卫排排长、副官等职。后来,周广才改任山西前线总后方勤务部总务科科员兼党支部书记,时常往返晋东南与陕北之间,负责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联络工作。期间,周广才患上花粉过敏病,经国际主义战士、印度医生柯棣华医治痊愈;1942年,周广才在山西省武乡县下河村,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政训队,提高了军政素质。前后转战太行军区,参加百团大战,反顽、反“蚕食”、反封锁、反“扫荡”斗争,数次负伤。一次,日寇扫荡时,周广才与战友同日军奋力拼杀,并救下郝治平等一批青年。1943年4月,周广才赴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学习,并参加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提升了个人的能力和本领。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经校长彭绍辉举荐,中央抽调周广才等一批结业学员前往东北,他在北满军区后勤部门任职,为进军东北、开辟北满根据地、扩建部队贡献了力量。
1946年10月,周广才被调往河南涉县,在晋冀鲁豫边区财经办事处大兴烟草公司采购处工作。后来,又调任涉县新华烟草公司经理兼党支部书记,参加整党、“三查”、土地改革运动。1947年秋,经地方领导介绍,周广才与武乡县中医世家出身的姑娘窦莲珍结婚。1948年6月,长子周国英在武乡出生。同月,他调任武乡县第一烟草厂副经理兼党支部书记。1949年1月,周广才担任山西省榆次县新华公司营业部经理、党支部书记。
1949年4月,太原解放后,周广才任太原市军管会工业接管组军代表,负责接收工作;7月,把妻儿接到太原;9月,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太原分会,先后担任党内小组长、支部委员、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周广才主要经营烟草企业,为部队筹集了大量的经费。
新中国成立后,周广才担任山西省面粉公司副总经理、党支部书记,参加过民主改革、“三反”、“五反”运动。由于他工作十分繁忙,耽误长女周香兰的病情治疗,两岁多的女儿不幸夭折。周广才前后在山西工作十年之久,与三晋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把山西当作第二故乡。
4砥砺前行
1952年9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部兼国家食品工业部部长杨立三点将,周广才调任政务院华北行政委员会工业局轻工业处食品科科长。1953年初,改任北京市面粉公司副经理、支部委员;进京后,他积极投入支援抗美援朝的粮食和副食供应工作之中去。1954年4月,周广才出任北京市食品工业公司经理。在杨立三病重住院期间,他亲自服侍照料。1956年2月,周广才携夫人窦莲珍回平昌老家探亲,受到兰草区委书记潘志久以及家乡父老的热烈欢迎。侄儿们请求周广才为其推荐或介绍工作,他坚持“举贤避亲,民不弃土”的原则,婉言拒绝亲朋乡邻的要求。1956年八一建军节,周广才的组织人事关系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调任北京市粮食工业公司经理、分党组书记。“一五”期间,周广才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干部培训班学习,并与苏联援华专家就北京八大粮库项目建设开展工作对接,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苏联援华项目工程落地作出较大的贡献。
1958年,周广才担任北京市粮油工业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他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为北京粮油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1962年春,兄长周选才去世,因工作繁忙,他无暇回乡奔丧。1953年至1963年间,周广才的次子周国华、三子周国明、四子周国庆、五子周国平相继出生,一家人的生活开支主要依靠其工资收入。在此期间,一家先后在外交部街胡同、东单栖凤胡同、标杆胡同居住。
“四清”运动开始后,周广才受到错误批判,逐渐靠边站,被迫搬到南小街竹竿胡同38号居住,一家七口拥挤在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里。“文革”初,周广才被错误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留党察看两年”,下放到北京东北郊粮库改造。妻子窦莲珍也在极“左”路线的迫害下,于1966年8月28日不幸去世,子女均受到牵连;次年,周广才与袜厂工人窦焕珍结为伴侣,患难与共。
“文革”期间,周广才被扣上“”“地主”“黑帮”“老反革命”等莫须有的罪名,遭到抄家关押批斗,时押时放,造反派还到老家整他的材料;“九一三”事件后,关押三年之久的周广才重新出来工作,恢复组织活动,并参加北京市第二商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1972年9月,他担任北京市第二商局公园服务管理处副主任,被认定为行政14级干部(司局级干部),实际上仍处于半工作半赋闲状态,但作为老红军不时受邀到机关、工厂、学校作革命报告,讲红色故事。1975年10月,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展览,周广才参观时见到许多有关长征的文物,觉得这些文物放到博物馆里可以更好地教育后代,发挥更大作用,于是就将珍藏近40年的半截皮带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现存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文革”前,中国革命博物馆几次向他征集半截皮带,他都舍不得交出来。周广才在捐赠时,对馆藏工作人员说:“你们通过展览一定要把革命来之不易的精神表现出来。我们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今天的自由解放,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人民不应该忘记他们。”④
“文革”结束后,周广才带病坚持工作,参与批判“四人帮”的斗争,参加“四个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正当中央积极落实老干部政策,组织为其平反之际,周广才却因革命战争九次负伤,积劳成疾,特别是“文革”期间身心倍受摧残,于1980年1月28日突患脑出血,不幸逝世,享年59岁;2月13日,周广才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举行,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战线的战友、同事、朋友、亲戚、同乡等,纷纷悼念志哀,周文龙、喻曼云、李琴、徐镇江、彭克昌、周加伦、陈江、张步德、周仁、陈胜利等出席追悼会,唐天际、陈海顺、唐国忠、罗斌、淳杰、郝振奎、王树功、高林太、高瑞民、冯玉林等发电吊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周广才同志骨灰安放在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5精神长存
周广才去世后,组织对他作出了公正结论,为其妻子窦莲珍平反昭雪并恢复名誉。周广才堪称年轻的“老革命”,是老红军、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立场坚定,作战勇敢,斗志顽强,不怕流血牺牲,是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努力学习党的理论,钻研业务知识,开展社会调研,总结经济管理经验,是一位优秀的干部。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周广才对党忠诚,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作风民主,组织性、纪律性极强;他政治清白,思想纯正,个性坦率,豪情直爽,为人谦虚谨慎;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简朴,关心群众,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周广才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崇敬。
周广才自离开家乡后,仅回乡一次,母亲兄长去世,他都没在身边。1979年,组织准备安排他回川工作,但因各种原因没有成行。但他情系桑梓,心念故土,梦回家园,不时往老家寄信寄钱,时刻关爱家乡父老,关注家乡发展。铁心跟党走,风范励后人,周广才崇高的革命精神、纯洁的政治品质和优良的传统作风,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弘扬。党和国家不会忘记他,家乡人民也没有忘记他。1996年春,在巴中市城郊南龛坡修建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将周广才生平事迹刻碑入林,流芳百代,永垂不朽。(作者单位:中共巴中市委党史办公室)
注解
根据周广才所做笔记、子侄口述和档案文献资料撰写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107页
[2]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07,178页
[3]中国历史博物馆.长征记皮带[N].人民日报,1977年12月13日(第一版)
[4]王渔一九七五年纪念红军长征展览风波[J].百年潮,2006第10期,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