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革命遗址普查成果巡展暨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平昌举行

来源:平昌县委党史研究室日期:2015-04-30 14:57阅读量:1356

    

    4月24日,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指导,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和巴中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四川省革命遗址普查成果巴中巡展在平昌县红军石刻标语园的红星广场启动,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副巡视员邢济萍、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承先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市委常委、秘书长李映主持。

    2009年以来,四川省开展了大规模的革命遗址普查,2000多名普查人员共普查革命遗址2552个。普查的2552个革命遗址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178处,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动纪念地855处,革命领导人故居145处,烈士墓161处,纪念设施213处。目前,党史工作者已对2552个革命遗址进行了勘察并撰写了背景材料,提出了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对策。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的包括市(州)本在内的《四川省革命遗址通览》,作为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的《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成果丛书》的组成部分,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目前《四川省革命遗址通览·巴中卷》已经出版,并在当天举行了首发式。

    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副巡视员邢济萍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革命遗址。这些遗址,铭刻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民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独特的文化遗存。四川省党史资源丰厚,四川省包括巴中市和平昌县的人民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四川省各级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排除万难,辛勤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顺利完成了四川省的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并保证了普查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并且举办全省革命遗址的成果巡展,深入基层直接面对广大群众。这对于大力宣传革命遗址普查的成果,发挥这些成果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保护革命遗址的意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和红色旅游的发展,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承先在讲话中指出,四川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路线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是红四方面军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川陕苏区的主体区域,是朱德、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党史资源丰富、革命遗址众多。他表示,四川省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已转入遗址保护、利用阶段,下一步将重点整合革命遗址资源,着力把革命遗址利用工作同红色旅游结合起来,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两项工作有效开展。

    启动仪式上,县委书记蒲开文致欢迎辞。举行了命名“刘伯坚烈士纪念馆”为中共四川党史教育基地授牌仪式,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承先授牌给县委副书记、县长李余良。县政协主席谢友先,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孙春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杜冬梅,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蒲云,县政协副主席陈定举出席启动仪式。

    巡展现场以图片、图表、文字说明等形式,展出了省内的国家级、省级重要革命遗址60处、巴中市重要革命遗址60处。全省各市州(委)党史部门负责人以及巴中市、平昌县部分领导、干部、各行业代表约3600余人参观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