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尽快启动苦草坝红四方面军后勤基地旧址群修缮的建议

来源:史志网日期:2012-10-18 16:03阅读量:2373

    

                                                        中共通江县委党史研究室  张良元

    2012年5月9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修缮竣工正式开园,标志着通江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修缮扩建后的红军烈士陵园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珠联璧合,较好地展现了当年红四方面军在通江那段金戈铁马的英雄史诗,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接受心灵洗礼的良好载体,对于放大通江红色旅游效应,扩大“三区一城”知名度,无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要完整展现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充分发挥革命旧(遗)址的教育作用,还应把苦草坝(今永安镇)红四方面军后勤基地的历史作用提到应有的高度,修缮保护好苦草坝红四方面军后勤基地革命旧(遗)址已刻不容缓。

     一、    苦草坝红四方面军后勤基地的主要革命旧(遗)址

川陕苏区时期,红四方面军将后勤基地设于通江苦草坝(今永安镇),从此,这里历史地发挥着政治、经济、文化和后勤保障中心的作用。从那个时候至今,虽历经80年的风雨侵蚀,但境内的60多处革命旧(遗)址,仍得到了较好地保护,依然见证着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

    苦草坝红四方面军后勤基地旧址群,按其功能及分布的位置大致可以分为三块:一是街道的的纺织印染及服装加工厂等旧址;二是得汉城金融中心旧址;三是罗坪兵工厂旧址等。

   1、街道的旧址群。红四方面军后勤基地留存于永安街道的革命旧(遗)址主要包括纺织厂、染布厂、斗笠厂、草鞋厂、铁工厂、邮政代办所、川陕省经济公社招待所等。在历经战争的洗礼后,红四方面军后勤保障中心最终定址这里,除了的着显赫的军事位置外外,良好群众基础和生产条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纺织厂。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在苦草坝街道创办纺织厂。同年10月,红四方面军缴获了刘存厚纺纱厂的全套机器设备,充实扩建了织布厂,源源不断地为红军制作军服和为石印局制造布币。

   (2)染布厂。为保证布料多颜色的需要,经理部还在街道设立专门的染布厂,将布染成藏青色、兰色、灰色,还用鸡冠花将布染成土红色作领章、帽徽,用以武装红军。

   (3)斗笠厂。系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经理部在苦草坝街道所建。其作用就是为红军战士编斗笠,编出的斗笠边缘用白布包裹,上绘红五星,戴在红军头上很是神气。

   (4)草鞋厂。1933年3月,为保证红四方面军军鞋所需,经理部在苦草坝街道建立草鞋厂,日产草鞋100双,有力地保障了红军行军所需。

   (5)铁工厂。与上述工厂相生相伴,几乎在同一时间,红四方面军将铁工厂设于苦草坝街道,主要生产铁钉、脚码子、羊角锄、窝撬、铁锹,供部队及机关使用。

   (6)邮政代办所。为保障根据地军民通信通讯的基本需求,1933年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及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委托苦草坝特区苏维埃政府在街道设立邮政代办所,并调派邮递员1名,专配一匹好马为脚力,负责传送军委及各级政府的文件及民众信件。邮票由石印局印制。

  (7)川陕省经济公社总社粮食合作社。为保证红军足够的粮食,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将经济公社总社所属的粮食合作社设于苦草坝街道,并专门委派贫困农民中的青壮年,长期负责收购、储存、保管、运输粮食。那时,川陕苏区农业连年丰收,农民余粮较多,踊跃自愿捐献粮食给红军。1934年秋,反“六路围攻”进入紧激烈的时候,苦草坝地区350余名农户自愿捐稻谷5万余斤,敲锣打鼓送给红军,储于粮食合作社。同时,经济公社总社在苦草坝街道设立招待所。常备饭菜,设有床铺,专供持苏维埃政府或部队证件的过往军民免费食宿。

    除此之外,街道还设有川陕省保卫局、革命法庭、列宁中学等机构,这些旧址至今还比较完整地保存着。

   2、得汉城旧址群

    得汉城旧址群以金融机构为主。当年,川陕省财经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部长郑义斋在这里组织发展苏区经济,保障红军供给,稳定物价,取得了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被誉为“红色理财专家”。

  (1)川陕省工农银行总行。1934年春,川陕省工农银行总行从通江县城西寺村迁得汉城,下设运输队、警卫队、印钞厂、造币厂、保管科、会计科、财经科等。工农银行行长由郑义斋兼任。工农银行主要负责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金银等贵重物品的保管、兑换等工作。

  (2)川陕省经济公社  1933年春,川陕省经济总公社设驻得汉城。其主要任务是发展、指导全苏区合作与经济公社。经济公社的建立,有力保证了军民生活必需品的供给,促进了苏区的商品流通,积累了资金和物资。

  (3)造币厂  1934年3月,川陕省工农银行造币厂迁得汉城城坡里,成为当时全国几个苏区中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造币厂。造币厂制造铜币、银币,郑义斋兼任厂长。造币厂在近一年时间里,共生产银币50多万元、铜币3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苏区的货币流通。

  (4)川陕省石印局  1933年1月2日,红12师32团袭击陕西省镇巴县,缴获石印机器运抵苦草坝,由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部长郑义斋负责筹建川陕省石印局。其间,石印局共生产布币140万元,纸币60万元,还印制邮票、书报、文件。石印局还负责印刷报纸类,诸如《共产党》、《川北穷人》、《赤化全川》、《战场日报》、《红星》等报刊。

    除此之外,这里主要的旧址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红四方面军被服总厂等,见证着当年川陕苏区完备的政权建设和后勤保障功能。

   3、锣坪旧址群

    锣坪旧址群,主要以兵器制造为主,统称锣坪兵工厂。1933年春,由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部长郑义斋从各部队挑选的百余战士在原来修械厂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小型兵工厂。主要是修理枪械,并试制手榴弹。分设子弹厂、修械厂、炸弹厂。在一年内,兵工厂制造炮弹万余枚、修理机枪2000多挺,迫击炮200门,保障了红军战时的军需供给。红军兵工厂是当时全国几个苏区中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兵工厂。

    苦草坝特区,还因有一次重要会议和重要会晤而闻名遐迩。这里曾召开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入川后第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会上决定在川陕边界创建根据地,发布了红四方面军《入川十大纲领》。这里,曾有中共地下党员武志平与张国焘的会晤,达成了国共“互不侵犯”默约,开创了川陕苏区的“红色交通线”。

   二、    尽快修缮苦草坝红四方面军后勤基地旧址群的意义

   如果说通江擂鼓寨遗址的发掘是为川东地区史前文化找到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的话,那么,修缮苦草坝红四方面军后勤基地旧址群,则为探源红四方面军军事的节节胜利找到了注脚,其作用委实不可低估。

   1、可以深度展示通江的历史文化

   位于苦草坝街后的得汉城,其得名本身就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典故。通过翻阅浩繁的历史典籍,对得汉城的历史注解说得很分明——“汉高帝据此以通饷道……引兵定三秦”。就是那位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刘邦,在4年的楚汉战争中,利用这群山拱卫、物产丰饶之地屯兵屯粮,成为他争霸天下的坚实的大后方,也成为一代大汉基业的第一块基石。

   得汉城还因其扼秦蜀咽喉,“雄镇巴西”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从秦汉至宋元明清,从民国到红四方面军入川,它见证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几段极为重要的史实。

   早在13世纪,被称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凭藉着强悍的蒙古骑兵,克西夏,灭金,败宋,降西域,铁蹄踏过俄罗斯,骄横不可一世。然而,南征途中在四川地区受阻长达五十余年之久。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四川地区采取了“依山筑城,恃险拒守”的方针,构筑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的山城防御体系。在这些山城中,被称作“四川八柱”之一的得汉城“在抗元战争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遏制蒙古军队(尤其是骑兵)的攻扰,坚持长期抗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明正德年间,都尉史林俊为防鄢蓝农民起义,在得汉城驻军达四年之久,而且把当时通江的县治也移于此。清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通江蓝号首领冉文俦驻守麻坝塞,为了镇压这次农民起义,通江县治再次迁移得汉城。民国时期,(1919年)通江农民进行“反十元半”的抗捐斗争。以张伯山为首领的神兵3000余人, 在此坚持斗争达一年有余。

   得汉城不仅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至今存留的许多石刻诗文、对联,也彰显出了十分浓厚的文化沉淀,对于研究巴文化和川北民俗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过去和现在,这里都是文人墨客寻觅和向往的地方,争相在这里泼墨抒情,赞颂得汉城灿烂的历史文化名胜,寄托对得汉城的无限情钟。

   历史的烟云匆匆而过,但得汉城留给我们的思考更需要后来人精准诠释其底蕴。

   2、帮助我们从苏区经验中学习发展生产的方法

    红四方面军来到通江后,如何保障军队的吃饭、穿衣问题?他们因地制宜,立足川北地势特点,多途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在发展农业生产上,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措施,指导和激励群众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一是切实解决农民缺少劳力、耕牛、种子和水利等困难。二是积极发动妇女和青少年参加农业生产。在“不让苏区一寸土地放荒”的号召下,大批青壮年妇女和男人一样学会了耕田耕地,成为生产战线的主力军。三是组织换工队,推行代耕制。四是发展经济作物,增加收入。五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在苦草坝建立了一个饲养场,养猪30头,牛羊约100头。

   在兴办工业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生产出大量的军需民用产品。一是优先发展军事工业,保障红军枪支弹药、服装及军需品的供应。除军队的工厂外,地方苏维埃政府也创办了10余个工厂;二是大力发展民用工业。 “苦草坝特区”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发展迅速,达20多个种类,私营工业和手工业也逐步恢复和壮大。

   在发展交通通讯事业上,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构筑畅达的道路和畅通的通讯。一是修桥筑路,形成畅通的交通干线。为改造苦草坝街道到锣坪、得汉城沿途陡峭的山路,当地群众和红军战士一起,修筑了不少的“红军路”、“红军桥”,整修了不少“红军渡”。还在苦草坝渡渡口建了浮桥,保障了军民出行的通畅。二是是建立了无线电讯和有线电话网,组建了邮件、电报传送队伍,基本上满足了军民电讯和邮政传输需要。

   在商业贸易上,大力发展国营商业和合作商业,疏通城乡物资交流渠道;恢复私营企业,活跃农村经济;开展白区贸易,弥补奇货短缺,战胜了敌人封锁带来的种种困难。

   在财政金融上,通过多种途径丰富财源。一是对封建剥削者进行没收、征发;二是加强税收管理;三是通过战争缴获,增加财源;四是开办工、矿企业及经济公社等开辟财源。为活跃苏区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统一币制,流通苏区金融,川陕苏区成立自己的新型金融机构“川陕省工农银行”,帮助农民发展生产。

   这些发展经济的方法,在苏区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如何立足本地实际,克服困难,加快发展,也是一个极好的范例。

   3、能够使通江红色经典景区“三足鼎立”

   在通江众多革命旧遗址的代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苦草坝红四方面军后勤基地应该是典型的代表,可以点睛式地展现红四方面军在通江的历史。而这些典型旧(遗)址代表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已经打造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教化育人的作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也已修缮竣工,正式对外开放,极大地提升了通江在革命老区中的地位和影响,对于提升“三区一城”的品位也是一抹靓色,而唯独苦草坝后勤基地还“藏在深闺人未识”。2012年5月,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于丽到通江视察党史工作时指出:“加紧打造红四方面军苦草坝后勤基地,与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形成‘三足鼎立’ 之势,可以全景地展现通江红色文化。”果如是,既可以建成以苦草坝旧址群为中心,串联通江北线赤北县、“红军入川第一镇”、“空山战役”的红色旅游线路,又能使通江红色文化内涵更加丰满。

   三、    尽快启动苦草坝红四方面军后勤基地旧址群建设的步骤

   修缮苦草坝红四方面军后勤基地旧址群,工程量大,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举全县之力,汇集各方智慧来大马力推进。

  一是尽快完善史料。由县委党史研究室承头,组织文广、文物、卫生、民政、永安镇等单位和部门,做好革命遗址的普查和申报工作,加大对文物、史料的搜集与研究,加紧对苦草坝红四方面军后勤基地的史料征集整理和文化挖掘,并准确界定各旧址的分布及职能,完成修缮前的史实准备。

   二是加紧拆迁搬腾。由永安镇会同县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配合巴山新居建设,做好旧址群内的居民搬迁工作,为全面修缮旧址群打好前期基础。在做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规划的同时,注意与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的衔接,从严控制老街建设,重点推进文物保护工程,切实改善旧址群的环境风貌。

   三是积极向上争取。要抓住国家启动“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的机遇,加大申报力度,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将苦草坝红四方面军后勤基地旧群修缮纳入向上争取大政策和文化部门项目争取中,切实搞好项目包装,争取尽早立项。在市、县委和市、县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积极争取省旅游局和文化部门对苦草坝旧址群修缮的专项资金投入,首先抢救濒危的革命旧址,并逐步恢复旧址群原貌,以有效保护革命文物资源为突破口,带动红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同时,按照财政“分级管理,分级负担”和“逐级配套”的原则,逐步建立财政投入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大对革命旧址群的保护。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通过土地置换、政府限时收购等形式,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入,逐步建立起国家支持、社会捐赠相结合的投、融资渠道,运用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手段来弥补资金不足的问题,使修缮后的旧址群具有较高的品位与较强的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结合,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五是搞好基础建设。充分发挥交通、农业、国土、林业、建设、卫生、文物、旅游等部门的职能作用,改造永安镇至得汉城、永安镇至锣坪的道路,排遣宽路面,并进行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增强景区的可进入性;培育好骨干支柱产业,促进当地群众稳定增收;搞好设计新颖、指向明确的标牌设置;建好停车场,设置好景区背景音乐;设置好游客中心、水冲厕所、医疗室、购物点等服务场所和石椅、石凳、垃圾桶和残疾人通道等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息、咨询、寄存物品、医疗救助、购物等服务;加大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改建街道、铺面,改造路网、增设上下水设施、取暖设施、供气设施,对居民乱修乱建、乱搭乱摆行为和乱堆垃圾的现象进行有力监管,为了使游人对景区有一个良好的整体印象。

   苦草坝红四方面军后勤基地旧址群,承载着丰富的党史教育内容,是开展川陕苏区红军精神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和生动教材。修缮建设好这些革命旧址群,对于进一步凸现通江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整合通江红色旅游资源,提升“三区一城”形象,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基于此,尽快启动苦草坝红四方面军后勤基地旧址群修缮工作,当成为我们利用通江丰富的红色资源向国家级层面争取大政策之必须,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大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