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红英副主任出席川陕革命根据地与红军长征研讨会

来源:四川党史文献网日期:2016-10-08 10:34阅读量:554

川陕革命根据地与红军长征研讨会会场


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江红英在研讨会上作主旨发言

9月23日,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与百科研究部、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巴中市委主办的“继承先烈遗志、弘扬红军精神”——川陕革命根据地与红军长征研讨会在巴中市举行。巴中市委书记冯键致辞,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何雷、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江红英分别作主旨发言,部分专家代表、老一辈革命家、老红军后代代表分别发言,来自川陕根据地老一辈革命家、老红军后代或亲属代表,军内外军史、党史研究专家,川陕、鄂豫皖老区专家等在内的共200余人参加会议。

江红英在主旨发言时指出,红四方面军从1932年12月入川到1935年4月西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创立和建设川陕苏区两年有余。在两年多战斗历程中,川陕苏区不仅在当地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全国范围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看,川陕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在新中国建设史上、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都发挥出巨大的历史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江红英指出,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的重要基地,这里进行了苏维埃建设的典型实践,这里创造出全国第二大苏区,这里的斗争与各苏区斗争遥相呼应;川陕苏区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使四川军阀实力受到重创,推动国民党统治区民众运动此起彼伏;川陕苏区教育了当地人民,播下了革命火种,苏区人民经受了革命洗礼,革命之火在巴蜀大地顽强燃烧;川陕苏区配合了红军长征,壮大了中国革命力量,一度是中央红军的战略落脚点和进军的方向,起到了革命重心转移的中继点和支撑点作用,其所孕育的军事力量——红四方面军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川陕苏区为当代提供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其培养的干部成为共和国创建的栋梁,留下的红色遗迹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财富,留下的红军精神是传世之宝,同时也为当代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示,是党的历史上、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辉煌篇章。

与会同志紧紧围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点围绕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及其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和伟大意义、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会议期间,全体与会人员先后走进通江县、平昌县和经开区,拜谒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参观了毛浴红色古镇、刘伯坚纪念园、工农红军石刻标语陈列园、通江县民胜镇鹦鸽嘴村及巴中规划馆等地,实地感受了当年红军艰难的奋斗环境与创造的伟大奇迹,感受了伟大的红军精神及其在巴中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