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南合作”特别贡献奖获得者罗中平

来源:巴中日报日期:2019-04-13 15:20阅读量:2958

最深的感受

非洲农业发展比较落后,确实需要中国的农业专家把中国技术传授给他们。

最大的收获

让非洲人民见证了中国的软实力。

最欣慰的事

让中国的杂交水稻在非洲实现质和量的突破。

最难受的时刻

在非洲两次身患疟疾,差点与这个世界道别。

……

曾两次参与南南合作(中尼农业二期、中乌农业二期项目),服务时间长达四年之久。

2010年至2012年在尼日利亚期间,成功实施FAO驻尼日利亚代表处的水稻高产栽培项目,示范的水稻经尼日利亚国家农业部项目协调员Uhtto博士现场测产,水稻亩产达322公斤,较当地水稻增产436%。

2016年至2018年在乌干达期间,开展4次杂交水稻、4次狐尾小米高产栽培示范。在布塔莱贾示范的中国杂交水稻,亩产达756公斤,较当地水稻增产404%;示范的中国弧尾小米,亩产达220公斤,较当地五指小米增产266%。

他,就是巴中市恩阳区农业局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执行南南合作尼日利亚项目、乌干达项目期间,分别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水稻专家、谷物专家罗中平。

2018年11月2日,全球农业南南合作高层论坛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论坛上为在农业南南合作中做出特别贡献的机构和个人代表颁发证书。遗憾的是,当天,罗中平因参加“双边合作”项目正在厄立特里亚给当地学员授课培训,只能请别人代领。但这个美丽的光环将伴随他终身,当然,伴随他终身的,还有在他非洲服务期间留下的那些点点滴滴。

A一次难忘的苦旅——

“让我领略了非洲美丽的大自然,也领略了极度饥饿的滋味;让我看到了普通农民憔悴的面容,看到了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也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他们,需要世界的帮助。”

罗中平,在恩阳区农业局那些同事的眼中是一个充满了传奇的人物。他毕业于绵阳农专,学的是大田农业专业。很普通的学历,很普通的专业,但是到了罗中平那里就不一样了。他苦学深究多年,深谙农作物栽培学,对农业发展有着丰富的理想。经过主动申请、层层筛选、严格考核,2010年,罗中平如愿以偿,以联合国粮农组织水稻专家的身份参加南南合作二期项目,进驻尼日利亚,实施水稻高产栽培项目。

在尼日利亚工作的两年里,因工作需要,罗中平前后3次跨州长途出差,每一次出差都有不同寻常的经历和感受。特别是第一次长途出差的经历,至今仍深深地萦绕在他心里。

为了顺利推进水稻高产栽培项目,联合国粮农组织专门成立了一个水稻项目技术团队,项目实施地点安排在Benue州的Agadu地方政府的Obagaji镇。

2011年3月17日,罗中平第一次长途出差之旅启程,前往距首都约1000公里的Obagaji镇。在中国,驾车到1000公里之外的地方去,而且还有专职的司机,也许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但在尼日利亚生活的一年多时间里,罗中平深知尼日利亚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尽管他做好了生活上的准备,但等待他的仍然让他猝不及防。

当天上午11点,在项目协调员Mr.Uttho的带领下,团队出发了。一路上,美丽的热带风光不时映入眼帘。晚上6点半,罗中平一行到了Benue州首府Markurd。坐了7个多小时的车,没有吃上一口饭。在国内,中午12点是下班回家吃午饭的时间,但非洲国家食物严重不足,多年来,这里的人们一直就只有吃早餐、晚餐的习惯,中午基本都不吃。因此,对于日食三餐的罗中平来说太不适应了,随时都感到极度的饥饿。一到旅馆,他快速从旅行包里拿出电磁炉,熟练地把鸡蛋、罐头和方便面煮在一起。

第二天早上一起床,罗中平先煮了一大碗方便面吃下。8点半,技术团队去见Benue州ADP(相当于国内的省农业厅)的PM(相当于国内省农业厅厅长职务)。罗中平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ADP连地面都没有硬化,办公区是一片平顶铁皮平房,看上去和非洲特色的贫民窟没什么区别。

和PM告别后,技术团队又开始奔向还有300公里的目的地。车离城市越来越远,公路两侧的低矮铁皮屋不时闪现,各种草本植物都已干枯,还可看见许多土地上的枯草烧后留下的大片黑色痕迹。

太阳还是那样灼热,中午还是没有吃午饭,罗中平的肚子早就瘪了,他尽量多喝水以保持体力。历经29个小时,下午4点到达Obagaji镇,罗中平将在这儿召开一次水稻项目的说明会。在镇Chairman(镇领导)的屋里,一个年龄不到20岁的女孩为大家开了饮料,此时的罗中平又饿又渴,几口饮料下肚,饥饿感顿时缓解了许多,此时屋外的椅子上已坐满了人。正式开会了,从一双双眼睛中,罗中平看到了他们对农业新技术的渴望,看到了他们想从土地上获得更多粮食的向往。

接下来,大家去往该镇的一个中心示范点,那是一片一望无边又平坦的褐土地,地上没有任何作物,就连生长出来的杂草都是一片干枯,土壤中没有一点水分。

第三天下午4点,罗中平终于吃上了一顿工作餐:Yam和肉汤汁。然后他又点了一份炒饭,米饭上还放着一个炸得很黄很透的鸡腿。“别看这么简单的一盘米饭,在非洲可是上等人才能享用的,一般老百姓和乡村农民根本就吃不上。”罗中平有些唏嘘。

来回2000公里,4天时间里,罗中平就吃了一顿米饭,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是自己煮方便面。此行结束后,继2010年患疟疾后,罗中平又一次患上了可怕的疟疾,还好有惊无险,医生诊断是因严重营养不良引起的。

回想起这次出差之行,令罗中平终身难忘。通过这次经历,除了领略了非洲大自然的美丽,也让他看到了非洲农村真实的面貌和人民生活状况,看到了普通农民憔悴的面容,看到了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更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他们,需要世界的帮助,需要中国的支持。

B一次中国水稻在非洲的突破——

“我种了20多年的水稻,这是我见到的产量最高的水稻。我相信中国杂交水稻,相信中国派来的专家,感谢中国政府!”

尼日利亚是“雨养农业”,听起来挺不错的,实质是农业生产缺乏科技。他们把地挖松整平后直接将水稻种撒在土壤上,等待降雨,在生长过程中基本上不追肥,不防病治虫,只是拔部分杂草,亩产仅65公斤左右。罗中平在尼日利亚Benue州工作生活7个月,亲眼见证了这里的水稻生产情况,据当地农业技术员Mr.Sunday讲,这种水稻生产方式在尼日利亚有几千年了,政府和农民都无力改变。水稻产量低,稻米成了奢侈品,很多农民吃不上,仅过节时吃一次。

非洲需要世界的支持,也需要中国的支持。作为水稻专家的罗中平肩负神圣使命,那就是把中国杂交水稻打造成非洲农民的“短平快”增收致富项目,让中国杂交水稻的魅力在非洲充分展示,并在尼日利亚这片贫瘠干旱的土地上生根、抽穗、结出沉甸甸的稻谷。

2011年5月,罗中平所在的技术组一行4人开始了在Obagaji镇的水稻播种育苗工作。7月初,水稻移栽的时间到了。罗中平先示范了秧苗的移栽方法和移栽规格,接着当地人就按照罗中平的示范要求,用木棍在旱地上开窝,把一株株秧苗栽了下去。周围也挤满了农民,还有不少儿童围在地边。

后来,技术组又在Opachyni、Owetto、Okokolo、Sugudo这四个社区也完成了水稻移栽。10月,收获的季节到了,来自尼日利亚的三位博士前来验收。经尼日利亚国家农业部项目协调员Uhtto博士现场测产,水稻亩产达到322公斤,较当地水稻大面积亩产60公斤增产262公斤,增产率达436%。并正式向当地社区宣布这次FAO的水稻高产栽培示范项目获得了成功。

有了在尼日利亚的成功经验,4年之后,已年过半百的罗中平又迎来了出行乌干达、担任南南合作中国乌干达二期项目谷物专家的光荣使命。2016年1月20日,罗中平等3位中国专家技术员准时到达Budaka工作站点,并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4月雨季来临,中国专家在Budaka行政区内布置了两个中国杂交水稻DU363-1示范点。尽管水稻生长的中后期遇上了多年不见的高温干旱,但农民BuyondeHuzaima示范的2亩水稻仍收获水稻850公斤,比常年种当地水稻在这同一块田里多收获610公斤。为了表示感谢,BuyondeHuzaima把家里养的一只大公鸡抱来送给中国专家组。

同年8月,中国专家组又在乌干达水稻生产条件最好的布塔莱贾布点杂交水稻示范,这里有中国政府上世纪70年代援建的水利灌排渠系。从建旱育秧苗床、播种,到苗床管理,再到水稻宽窄行规范移栽、配方施肥、病虫防治,罗中平等一行都亲自示范。

收获时,通过现场测定,在布塔莱贾示范的中国杂交水稻,亩产达756公斤,较当地水稻增产404%;示范的中国狐尾小米,亩产达220公斤,较当地五指小米大面积亩产60公斤增加160公斤,增产率达266%。

如不是亲眼看到,这些非洲人民永远也不会相信,水稻、小米有如此高的产量。乌干达农业生产官员DugoAmimad握着罗中平的手,一脸兴奋地说:“你们的工作干得太出色、太完美了,谢谢你们中国人。”当地示范户更是难掩激动之情:“我种了20多年的水稻,这是我见到的产量最高的水稻,我相信中国杂交水稻,相信中国派来的专家,感谢中国政府。”

C一个非洲农民的心愿——

“我要多种几年中国杂交水稻,致富后重新修上新房子,把几个孩子都送去读大学,我还希望将来有一天到伟大的中国去看看。”

授人以鱼固然不错,但“授人以渔”才是农业援非的最终目的。

看到示范点水稻高产,当地农民特别渴望能掌握中国杂交水稻科学的种植方法。为此,罗中平等中国专家结合非洲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开展中国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培训。实施FAO尼日利亚水稻高产栽培示范项目时,罗中平和其他中国专家一起在集镇组织了5次大型培训。

在示范点水稻高产栽培现场培训,每次都会有好几十人前来观摩学习,其中不乏十几岁的儿童。令罗中平记忆最深刻的是Obagaji水稻移栽现场,前来学习的成人及儿童达到了120多人。

罗中平至今还记得在一个社区的一次培训会上,尼日利亚水稻专家Mr.Gadma博士叫一位农民复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这个农民竟然顺畅地用英语把水稻高产栽培的技术复述了出来,技术要点丝毫不差,这个情景令罗中平惊奇和感动,同时也让他看到了尼日利亚农业发展的希望。

同样,在乌干达Budaka,Lira,Butaleja,罗中平等中国专家举行了5期集体授课,培训当地农民和农技推广人员近500人,此外,在杂交水稻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还组织近80个农民现场观摩学习,专家组亲自动手操作杂交水稻旱育秧、宽窄行规范化移栽等杂交水稻生产的高产核心技术,这为中国杂交水稻在乌干达的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3月雨季来临,在Butaleja水稻生产区有20个当地人从中国专家组购买杂交稻种近200公斤,可种22英亩(132亩),预计产稻谷88000公斤,同比增产稻谷61600公斤。这些购种户中有老师、社区负责人、区政府工作人员、农民等。

在罗中平的指导和培训中,还带出了一个名徒Mr.SagulaRobert。他是乌干达东部一个村的一位种植水稻的中年农民,家中有五个孩子,罗中平和他的相识始于一次偶然的技术指导。

2016年7月初,Mr.SagulaRobert从一家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公司购买了5公斤稻种,开始自己育苗,他发现出苗情况不太好,便找到了罗中平的电话,请求前去指导。从这以后,凡是罗中平有现场培训,他都参加,而且成为罗中平的现场翻译。

看到中国杂交水稻在当地的效益后,Mr.SagulaRobert勤学苦学,也成了当地的杂交水稻专家和名人,还担负起了指导其他农民的重任。

和罗中平在一起的日子里,罗中平还会向Mr.SagulaRobert介绍一些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一些高新农业现代化园区的情况,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回国的日子临近了,Mr.SagulaRobert拉着罗中平的手不舍地说:“我要多种几年杂交水稻,致富后重新修上新房子,还要把几个孩子都送去读大学,我还希望将来有一天到伟大的中国去看看。”

小知识

什么是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所以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是促进发展的国际多边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谋求进步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发展中国家有效融入和参与世界经济的有效手段。南南合作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传播人类活动所有领域内的知识或经验,并相互分享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推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并致力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与环境、中小企业发展、人才资源开发、健康教育等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