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皮影

来源:巴中日报日期:2019-05-13 09:56阅读量:703

       历史渊源

“皮影”,又称“灯影”,是融皮影的雕刻、彩绘、灯光透视显影、川剧坐唱为一体的地方戏曲艺术。相传川北地区早在北宋时期就有“影子戏”。

“皮影戏”属于“傀儡戏”,最早出现于殷商时期周代偃师的“木人歌舞”、东汉时期的“刻木为美人”。直到三国时的“水转百戏”和隋唐的“水饰”。“皮影”称“平面傀儡”,经汉代巫师的“弄影还魂术”发展成“弄影戏”。宋代又称“乔影戏”(滑稽戏)或“镞镂戏”。在《都城纪胜·杂手艺人》中又称“手影戏”。“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就是写照(《中国百戏史话》)。

“皮影戏”形成于隋唐,兴盛于宋,极盛于明、清,由说书衍变而来。据宋高承《事物纪原》载:“仁宗时,市人谈有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蜀、吴三国战争之像,至今传焉。京师有富家子,其爱看影戏,每演至斩关羽时辄为之泣下,并嘱弄者且缓之。”可见皮影戏与古代说书关系之密切,故事感人之深。

古人称皮影行业为“绘革社”。《东京梦华录·京佤技艺》载:“影戏,丁仪、瘦吉等弄乔影戏,开始以素纸雕签,后逐步改羊皮雕形,并用彩色妆饰。”在雕形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雕以丑形,以示褒贬。”

剧目繁多

巴中皮影以演川剧皮影为主,是用精致到透明程度的牛皮刻不同性格人物的脸谱侧像,服饰穿戴、桌椅、楼台亭阁等道具,经彩绘后连缀而成。人物侧像全身长一尺多,共分成十三个衔接处,帽与头,头与身均能分合,胸部与腰连接着可以活动的四肢,胸部与双手均可插操纵棍的支撑孔,演出前根据需要安上有关部位及道具,即成各类戏剧人物形象。

皮影戏舞台设施十分简单,事先搭好台棚,置一副长约4尺、宽约2.5尺的白色细麻布和纱制屏幕(又叫影窗、亮子),皮影艺人(又叫肘影子、走影子)手持操纵棍,按剧情需要在屏幕后舞弄皮人,利用灯光将皮像的影像透视在屏幕上,配合演员的道白、唱腔配合人物鸟兽各种动作进行演戏,俗称演“皮鞑鞑戏”“皮影儿戏”或“灯影戏”。

皮影十分讲究舞台布景,皮影所呈现的楼台亭榭、宫殿府宅,花鸟树木,山水园林形象栩栩如生,尤其是表演龙腾虎跃、踏云驾雾、飞身上天、孙悟空七十二变、妖魔法术、空中定影等特殊技巧,是戏剧演员望尘莫及的。

演出剧目种类繁多,题材广泛,但又以历史神话传说戏为主,唱腔为川戏的“昆”“高”“胡”“弹”“灯”。伴奏乐器与川剧伴奏乐器相同,锣鼓打击为主,次为京胡、盖板、二胡、唢呐。巴州城区的皮影伴奏乐器中还有扬琴、琵琶等弹拨乐器,打锣鼓和走影子必须兼唱。在皮影剧团中只有班主(皮影艺人)是固定的,其次专业性较强的为肘影子演员,多为祖传。打击、弦乐人员常为机动变化人员,凡是川剧爱好者的玩友班子、民间端公戏班子成员均可参加皮影戏演出。演出的剧目在三至四百个左右。除《封神榜》上的神话戏外,就是《隋唐演义》《三国演义》上的历史故事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在小学生中非常走俏,地方戏《斩巴蛇》《牡丹灯》《四下河南》等戏目,活跃于乡村,深受群众喜爱。

指尖艺术

因皮影戏为“傀儡戏”,所以在巴中皮影剧团班主家的神龛上敬有“傀儡先师”神像。在装皮影的道具箱子里还放有两个小木雕菩萨,一个为“田老爷”,又称“田元帅”,他是唐朝一位乐官,皮影剧团常请他出来“勾愿”;还有一位“岳皇菩萨”,演青苗戏要请他出场除蝗虫。

巴中皮影,指流传于巴中市内的一种民间皮雕传统戏剧人物的工艺美术和民间皮影戏演出两大部分。这里所指的“工艺美术”是指皮影人物的雕刻镂空制作。其雕刻工艺的精细程度、色料的选择、亮油的加工制作等均按传统工艺而来,真正达到了镞镂精巧,五色点染,永葆明亮,不被虫蛀鼠咬,长久不变色。选择放血而死的大黄牛皮,经过“发汗”“浸泡”“刮毛”“去筋”“绷伸晾干”“下料”等工序,待雕刻制作。绘画纸人(又称格子),将要雕制的皮人头、身、四肢分画于纸上,后将纸人画各部分粘贴在牛皮上,用40多把不同类型的雕凿工具进行锤刻,刻好上色。再用手工熬制的明油(又称亮油)浸泡,泡得越透明越好。干后用粗麻绳将13处关节部位进行连接,组装成人物的身躯和四肢,皮影行业称“桩”,在桩上上三根提签(背部和手)供走影之人操作。人头分开单独制作,演戏时按人物角色变化需要装上人头即可。巴中皮影演出中,常有“桩”80多个、男女人头100多个。有“全堂”和“半堂”之分。全堂为4把椅4匹马,半堂为2把椅2匹马。又把“旱排场”和“水排场”全都齐全者称为“全堂影子”。

巴州区曾口店子河肖氏皮影传人肖德秋祖父墓碑序中刻有“戏艺为生,影唱为业”。《巴中县文化志》记载:“川北地区早在宋代就有皮影戏,可谓历史悠久。建国时,巴中县(今巴州区、恩阳区)共有48个乡场(非乡级政府)就有68个皮影剧团,清杠渡(今清江)就多达3个,而且全县有13个皮影雕刻作坊,真可谓中国皮影艺术之乡。

巴州区曾口肖氏皮影剧团师傅杨益的“走影子”技艺之高超,在四川皮影戏界也是一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皮影委员会专家江玉祥教授,观看了巴州区李玉湘的皮影演出后说:“这是四川目前发现的最好的活态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