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刘伯坚烈士纪念馆

来源:地情信息科日期:2015-07-10 10:03阅读量:1082

刘伯坚烈士,18951月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龙岗乡,是我党我军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刘伯坚幼年聪颖好学,先后入平昌金斗寨高小、巴州中学、万县师范以及成都高师学习,因成绩优异,誉满师友。1920年,赴法国、比利时勤工俭学,与赵世炎、周恩来、聂荣臻等同志发起和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开展工人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旅比支部书记,旅欧总支第三届书记。翌年,赴苏联学习,兼任旅莫支部书记。1926年秋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委派,回国任冯玉祥西北军总政治部主任,同邓小平等同志培训干部,致力北伐战争和国共合作。大革命失败后,赴沪做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春再赴莫斯科学习军事,出席了中共“六大”会议。1930年回国,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执行委员,同毛泽东、朱德、叶剑英等同志并肩战斗。1931年与左权、王稼祥同志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旋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1934年红军长征时,留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积极布置游击战争,准备长期坚持斗争。19353月在江西仁凤、会昌与项英、陈毅等同志分路突围时不幸受伤被俘。刘伯坚烈士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气贯长虹的《带镣行》、《移狱》等英雄诗篇,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铮铮铁骨的高贵品质,321在江西大余县英勇就义,年仅四十岁。

    刘伯坚烈士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壮烈的一生。他终身不渝地追求真理,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1983年冬,中共平昌县委、平昌县人民政府遵照胡耀邦总书记“应该为刘伯坚烈士树碑立传”的指示,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平昌县城北侧的佛头山半山腰修建了刘伯坚烈士纪念馆和纪念碑,邓小平同志为刘伯坚纪念碑题写了碑名,黄镇同志撰写了碑文。1986109,举行揭幕典礼,时任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等为纪念碑揭幕剪彩。

    刘伯坚纪念碑及纪念馆既是革命纪念性建筑,又是平昌县文化标志性建筑,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列为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景区。2015年命名为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2005年、2012年刘伯坚纪念园区先后进行了两次改扩建,新建了全国最大的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红色文化长廊、军民鱼水情雕塑、星火长廊。形成了集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clip_image001.jpg

刘伯坚烈士纪念碑

clip_image001.jpg

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clip_image001.jpg

授予刘伯坚烈士纪念馆为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的授牌仪式

   

附:

    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总占地100余亩,是以红军石刻标语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景区,共收录展示来自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及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2大苏区16个省79个县共1600余幅的红军石刻标语。标语园区根据功能分为六大片区,即红旗广场、川陕苏区平昌县革命文物陈列馆、红军标语长廊、绿化景观区、红军街、游客接待区域,根据标语形式分为石刻类、墨书类、漫画类三大主题展示区域。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种泉称该标语园“创标语文化第一奇观”;国防大学教授朱玉称是“红色文化一大创举”。建好后的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既是平昌县城人民融文化性、娱乐性、休闲性于一体的特色主题公园,又是集红军标语和红军文物陈列两大内容为主体的红色文化观光游览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clip_image002.jpg

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内的石刻标语原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clip_image002.jpg

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标语长廊一角

    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文化长廊总长800余米,共有浮雕196幅,由硝烟漫战场、忠魂炳千秋、红歌颂英雄三部分组成,用浮雕、文字、雕塑等形式,展示了川陕苏区时期发生在平昌的英雄人物故事、战场故事、红军作战方针、红军歌谣等,再现了平昌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创建、捍卫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光辉业绩。

红色文化长廊一角

    军民鱼水情雕塑:军民鱼水情雕塑以根据地人民“送子参军、送郎参军、军民团结”为题材的感人画面,再现了川陕苏区时期平昌人民踊跃参加红军,支援前线的动人情景。雕塑高5,基座长3、宽2,寓意为在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时平昌人民有3万多英雄儿女参加战斗,在全县境内进行了大小战斗200余次,有5千余人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彰显了英勇的平昌儿女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立下的不朽功绩。

    星火长廊:星火长廊共120余米,由7个大小不等的亭子组成,每个亭子以对联的方式进行文化植入,主要展示了川陕苏区的地方武装力量,如童子团、赤卫队、少先队、妇女独立营、錾字队等等,他们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的能人志士、英雄豪杰,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大巴山的革命烽火,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为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立下了不朽功绩。